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会史钩沉

文人变斗士:五卅运动中的叶圣陶

发布时间: 2024-02-04
【字体:

  叶圣陶是受“五卅运动”影响

  最直接、最深刻的作家之一,

  经过这场运动的洗礼,

  他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

  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1919年,叶圣陶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加入北大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开始文学创作。

  1921年,他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1923年,入商务印书馆,任国文部编辑,全家迁居上海。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叶圣陶不仅写文章声援反帝爱国斗争,而且积极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这之前,他是一个潜心于教学、创作和编辑的文人,自此以后,他全身心地投身于时代的洪流,五卅运动成为他前进路上的重要路标。

创办《公理日报》抗议暴行

  1925年5月30日,上海2000余名学生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发表演说,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镇压工人大罢工、打死工人顾正红,声援工人,并号召收回租界。英国巡捕当场逮捕青年学生100余人,下午,万余群众聚集在英租界大马路(今南京东路)上的老闸巡捕房门首,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强烈要求释放被捕学生。英国巡捕竟开枪射击,当场打死13人,重伤数十人,逮捕150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叶圣陶第二天来到现场,用饱含激愤的文字,记录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了著名的反帝檄文《五月卅一日急雨中》。

  这篇文章是投向日、英帝国主义的战斗檄文,它的发表,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民众的反帝斗志和民族自救的满腔热情,也因此在后来的几十年中,该文一直是中学国(语)文课文的保留篇目。

  五卅惨案发生后,由于当局的严密控制和大力施压,竟没有一家报纸加以报道,报纸上的首页新闻大多是京剧演员的演出花絮。叶圣陶气愤地当众责问:为什么新闻记者们对这起骇人听闻的惨案如此熟视无睹?为什么有的人这么害怕真相?因此,叶圣陶与郑振铎、胡愈之等人,联合上海11个学术团体共同发起创办《公理日报》。由于文学研究会也是发起单位之一,实际的编务工作便落在了叶、郑、胡等人的身上,《公理日报》报头的报名,就是叶圣陶书写的。《公理日报》的编辑部和发行所设在宝山宝兴里9号郑振铎的家中。

  那些日子,叶圣陶常常整夜不回家,住在郑振铎家中,和商务印书馆的一些同事编《公理日报》。那些天,郑府铁栏杆和铁栅门上趴满了报童,不一会儿,一沓又一沓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公理日报》,分到了报童们手上。报童们拿着报纸就分头开跑,一边跑,一边喊:“《公理日报》,刚刚出版!”“《公理日报》,一个铜板!”租界里是不准卖《公理日报》的,于是,一些报童一路边喊边往北火车站方向跑,铁栅栏那一边的英国巡捕只能干瞪眼。

  《公理日报》自6月3日创刊之日起,便以揭露英、日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的真相、抗议帝国主义的暴行和声援各阶层爱国群众的反帝斗争为己任。在创刊号的宣言中,对英国提出了六条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收回全国英租界”,说出了市民想说而上海各大报不敢说的话。为了“整齐步调,惩戒与人异趋的奸细起见”,报纸特辟一个叫“社会裁判所”的专栏,请全体同胞当裁判官。一时间《公理日报》成了爱国民众的喉舌,好评如潮。

  这中间有不少短文,由叶圣陶署名发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6月初,上海总商会会长虞洽卿从北京赶回上海,声称他是来做“调人”的,劝说双方不要各走极端。对此叶圣陶很气愤,他用笔名“秉丞”在6月6日《公理日报》的“社会裁判所”专栏发表短文《虞洽卿是调人》,责问:虞洽卿竟然要在我们和英国的交涉中充当“调人”,不知他的国籍是什么?他认为我们已走到了极端,言外之意要我们退让几百步,真是罪不可掩,请问大家要不要他当“调人”?锋芒直指人称上海“闻人”的虞洽卿,充分显示了叶圣陶铁骨铮铮的大无畏精神。

为反帝救国斗争不已

  《公理日报》的本钱是由各参加单位负责,但参加的单位也大多没钱。报纸每份售价一个铜板,只合半分钱多一点,跟纸张和印刷费相差太远,又没有广告收入作补贴,眼看快没法支持了。于是刊登启事,请求各界捐助。捐助人的姓名和捐款数,报纸逐日公布。热心捐助的人不少,大多一元两元,也有几个捐上百元的,却不愿公布真实姓名。虽有各界人士捐助,但每一期的纸张和印刷费80余元,发行收入仅30余元,捐款弥补不了收支的差额,经费问题依然是难题。

  经费问题还没解决,报纸的印刷也出问题了。《公理日报》在租界是无法印的,而在闸北区每天能印两万份报纸的印刷厂只有两三家,其中只有一家愿意冒险承印,后来连这一家迫于官方压力也不敢再印了。6月24日,《公理日报》宣布停刊,前后仅维持了23天。

  虽然《公理日报》中途停办,但五卅运动仍如火如荼在进行。位于闸北宝山路上的商务印刷所周围,经常围着一圈一圈的市民在听演讲。墙上贴满了标语和漫画,有一幅漫画形象地画着日本工头正挥舞着大棒打工人顾正红,英国巡捕则残忍地向演讲的学生开枪。马路上到处可以遇见扛着粗毛竹筒募捐的小分队,有的竹筒就用铁链锁在电线杆上。

  那时的叶圣陶参加了由沈雁冰、杨贤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学生杂志》主编)等发起的上海教职员救国同志会,参与各种救国运动,与官厅交涉“五卅”善后事宜,组织讲演团,举行讲演会,进一步表明坚决和学生与各界人士共同反帝、合力救国的立场。

  与此同时,受杨贤江的委托,叶圣陶创办和主编了中国济难会的机关刊物《光明》半月刊。中国济难会是“五卅运动”爆发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个外围组织,主要任务是营救革命者和救济被捕革命者的家属。虽然《光明》也只出了六期就停刊了,但期间,叶圣陶为营救被捕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同志做了许多工作。

  五卅反帝爱国运动,最终由于权势者的出卖,3个月后,以妥协而告终。在这3个多月中,叶圣陶自始至终跟朋友们一同参与斗争,直到这年的12月6日,他还偕夫人到闸北青云路广场参加市民反帝大会,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叶圣陶是受五卅运动影响最直接、最深刻的作家之一,经过这场运动的洗礼,他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作者:
责任编辑: 张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