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名人轶事

追寻赵朴初在浙江的足迹

发布时间: 2024-04-22
【字体:

  德高望重的赵朴初先生是安徽太湖县人。但他对浙江充满着感情,由于工作的关系,常来浙江,差不多走遍浙江的名山大寺,考察调研,推动落实宗教政策,为浙江的发展,特别是宗教事业的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赵朴老夫人陈邦织女士,是杭州花港观鱼旁陈庄的后人,所以赵朴老笑称自己是“杭州的女婿”。为缅怀前辈的功德业绩,这里仅据个人的所知,择要追记赵朴老在浙江的足迹。

筹建杭州凤林医院

  1981年2月25日,赵朴老偕夫人陈邦织,从福建返京途中,在杭州稍作逗留,住在杭州饭店的东楼。这地方朴老曾多次来过,岁序更迭,物移景换,遥想往事,思绪起伏,遂写下了诗一首《寓杭州饭店》:

  昔年此地现医王,今日高楼纵目望。

  三十四年旧相识,门前犹有两行樟。

  赵朴老在诗后注述:1981年2月25日,来杭寓苏堤畔杭州饭店,乃凤林医院旧址也。三十四年前曾来此,时当岁暮,而桃花方开,曾有诗云:“我来千载鸟巢空,消息人天若有通。四面湖山风雪里,为谁错放一枝红?”

  新中国成立前,赵朴老在上海以佛教居士身份,从事难民救济和社会福利工作,暗中帮助地下革命组织,运送物资,设法保释落难同志。这首诗说的是,他在1947年接受任务,在杭州建立凤林医院,为地下革命同志有个掩护“避难”场所的经过。赵朴老到杭州,找到当时凤林寺当家式梁和尚,提出想利用凤林寺的10余间偏房,开设一家福利性医院。式梁和尚表示理解支持,朴老即设法组建起董事会,筹集开办费黄金10两,由式梁和尚出面申请开业执照。朴老从上海运来一批病床和器具,聘请医生、护士和勤杂工,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1947年底凤林医院正式开业。医院以门诊为主,收费低廉,附近岳庙、灵隐的居民、茶农,常来医院看病、讨药。医院有病床10余张,收治一些慢性疗养病人。当时,反动派在上海搞白色恐怖,常以“查户口”等方式迫害革命志士,当风声吃紧时,一些同志就到杭州凤林医院“避风头”。据记载,刘长胜、刘晓、张体学、张执一等同志都曾在凤林医院“疗养”过。借景喻物,朴老在1947年底写下诗句,讲述在“四面风雪”的白色恐怖下,建起“一枝红”的避风港,表达他自豪、欢悦的心情。凤林寺原在岳庙东首,即今杭州饭店小礼堂地方。在唐朝时,有喜鹊筑巢于寺旁,俗称喜鹊寺,称主持和尚为鸟巢禅师,禅师圆寂后建有“鸟巢禅师塔”。明时改名为凤林寺。杭州解放后,凤林医院已完成了历史使命,但仍由式梁和尚续办一年左右才宣告结束。1953年建造杭州饭店,把凤林寺拆掉,保留了门前的古樟。朴老的二首诗,浓缩了沧桑变化的感慨。

促进中日友好往来

  赵朴老是宗教界的领袖人物,长期致力于通过宗教团体来往,促进发展各国民间友好,特别在促进中日友好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自上世纪50年代以后,他先后访问日本十五次,多次以中国佛协会长率团访日,也接待过多批日本宗教团体访华,在日本佛教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日本国佛教徒众多,通过民间友好往来,倡导“不忘历史”、“世代友好”,为促进实现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赵朴老熟悉佛教经典和历史,对日本佛教门派也有深入研究,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他说:“提出好题目,才能做出好文章。”他倡议日本鉴真大师坐像回国巡展、在扬州建造鉴真大师纪念堂,这件事在中日两国均有很大影响。这就是生动的事例。朴老促进日本佛教天台宗到天台国清寺寻祖,又是一个生动的事例。

  日本佛教天台宗是较大的宗教团体。早在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日本最澄大师来唐求法,到达浙江天台国清寺,从天台宗七代传人道邃大师等学法,遂使法乳东流,将天台宗传到了日本。从此,日本佛教天台宗常来国清寺寻祖朝圣。由于中日间历史原因,这种交往一度中断。经过赵朴老多方疏通、多次协调,日本253代天台宗座主山田惠谛长老,于1982年遂愿来到天台国清寺访祖。1987年赵朴老访日时,山田惠谛长老步行下山专程迎接,并一起植树纪念。1989年5月,以95岁的山田惠谛长老为团长,率日本佛教天台宗访华团92人,专程来浙江天台朝圣,赵朴老从北京赶来陪同,和山田惠谛一起主持国清寺的《心经》塔揭幕。《心经》是天台宗教徒日常念诵的经文,这次从日本天台宗全国各地寺院住持、檀徒等100万人抄写的100万卷《心经》中精选出1200卷,奉纳于《心经》塔内,以纪念祖师的恩德。赵朴老还陪同山田惠谛长老一行到新昌大佛寺礼佛。新昌大佛寺也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的胜地。山田惠谛激动地对赵朴老说:“此次我有幸参拜大佛寺,了却了我一生的一大心愿。”那几天连日细雨蒙蒙,到大佛寺时,天空晴朗,阳光灿烂,赵朴老作诗述怀:

  因缘不思议,新昌喜再来。

  眷眷佳客至,代代好花开。

  此后,日本天台宗教徒常来天台国清寺、新昌大佛寺参拜朝圣。

贯彻落实宗教政策

  赵朴老一直关心浙江的宗教工作。遭受“文革”创伤后,他拨乱反正,大力推动政策的落实。1978年在中国佛协提出全国要重点恢复杭州灵隐寺、南京灵岩寺、镇江金山寺,并为新修复的灵隐寺题写“大雄宝殿”匾额。杭州岳庙修复时,他应杭州市之请,为岳庙撰写楹联: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眼望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赵朴老率领全国政协宗教组同仁来浙调研宗教政策落实情况。他到过宁波天童寺、阿育王寺、七塔寺,天台国清寺,新昌大佛寺,岱山慈云庵,以及绍兴、温州等地,参加普陀山佛像开光观礼,每到一处接触僧众了解情况,和当地宗教部门交换意见,推动落实有关政策。

  赵朴老认为佛教是一门文化,提倡“人间佛教”,强调“宗教要与社会主义相协调、相适应”,教育僧众要“爱国爱教”、“护国利民”,要“报国家恩、报众生恩、报父母恩、报三宝恩”。

  赵朴老还关心浙江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杭州曾专程去察看秋瑾新造像、苏殊曼大师墓地、弘一法师灵塔等,并提出保护建议。他关心浙江昆曲艺术的改进发展;应邀担任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长,在西泠印社创立90周年时,写下一首长词纪念,以“风流儒雅有传人,九十年来印业兴,毕竟丁吴功业在,护持文艺重西泠”之句,肯定西泠印社的佳绩。

永远是学习的榜样

  赵朴初先生在2000年5月21日乘风驾鹤西去。他曾亲书八句遗偈: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

  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这八句遗偈,是赵朴老对人生意义的精辟总结和概括,表明了他的世界观、生死观,饱含深刻的哲理。他认为自然、社会和人都是生生不息的,明月、清风、流水,花落花开,都是不以人的意志而变化着,都是自然规律,都是无休止的、无限的;人的一生都是有限的存在,又是无限的存在。赵朴老的这些思想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我们今天缅怀赵朴老对浙江的情缘、追寻前辈走过的足迹,一股庄严的力量从内心油然涌起。我们要记住前辈的功德,赵朴老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作者于1956年7月加入民进,曾任民进杭州市委会秘书长。1985年调入民进中央,曾任民进中央秘书长,全国政协第七至十届委员,全国政协第九、十届常委,全国政协第八、九届副秘书长。)

作者: 陈益群
责任编辑: 张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