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访谈

对话周洪宇代表:信息技术助力教育综合改革

——访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

发布时间:2014-03-04  来源:中国教育报

放大

缩小

  教育信息化的效能发挥不足

  记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围绕教育信息化曾先后实施过一系列重大工程,带动了不少领域的教育改革发展。当前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现状如何?

  周洪宇: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围绕教育信息化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已初步形成,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已不同程度地建有校园网并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信息终端正逐步进入农村学校;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教育管理信息化初见成效;网络远程教育稳步发展,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您觉得目前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拉动效应释放得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

  周洪宇:信息技术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初步显现。但是,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促进作用还存在明显差距。

  一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的布局和管理融合不够。教育信息化在国家层面的顶层规划和统筹推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中,教育信息化是分散、贯穿于各业务部门中,导致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分散管理,不利于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协调各方关系、整合多方资源,难以建立现代化、整体性的教育信息系统。

  二是我国农村和边远山区教育信息化依然相对薄弱,我国目前还有近7万个地处边远山区的教学点,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在地理位置、学校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与城市学校有很大差距。

  三是信息技术在促进学习效能、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上作用不明显。当前许多地区、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以及社会公众把信息技术看成是教育发展的条件和保证,投入巨资实现了基础设施信息化后却发现教学质量并没提高多少。

  四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健全,信息技术在促进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教育公平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五是信息化实践教学水平不高,创新性不够。信息技术在促进学习效能和提高教学质量上作用不明显。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很多还停留在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尤其在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整体优化的教学实践探索还不够。信息技术在促进学习效能和提高教学质量上不明显。

  六是信息技术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亟待加强。目前,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不断深化,反转式课堂、分散合作互动式学习、扁平化学习和即时性学习、游戏化学习等被广泛用于创新人才培养。但反观我国高等教育现有的人才培养,无论是人才培养理念、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存在一些弊端,这些弊端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出了新要求——在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七是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促进德育改革的探索和尝试不够,对信息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解决的办法还不够多。

  八是基于中小学信息化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还不完善。

  九是统筹管理比较薄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分散,不能支撑教育管理现代化需要。

  十是教育信息化运行维护与支持服务体系等有待完善,教育信息化投入经费有限,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作者:记者 柯进     责任编辑:施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