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访谈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刚:河北一定要建设创业示范区

发布时间:2015-03-10  来源:中国日报网

放大

缩小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中央常委、民进河北省委会主委王刚就民进提案《关于缩小政策落差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京接受中国日报采访,以下为问答节选:

  问: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词现在已经成为高频热词,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京津冀要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这些方面率先作出突破性进展,其实之前有一些成功的经验,比如长三角和珠三角,但是京津冀和这些都不太一致,地区差异会比较大,您觉得从政策上或者各方面怎么做来缩小这些差异?

  答:京津冀本身是一体的,无论从地理地址区域还是从人文文化的血脉相连都是一体的。为什么这些地区发展会形成差异?这是由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区划的区域化和政策在这些区域的不平衡导致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要素流动肯定向着政策红利或者是发展红利的优势区域流动,这样就造成了北京,天津和河北由于行政资源的不同,产生了政策上的差异。北京作为首都,在计划经济时代,一直到今天,它的一些发展都得到中央的直接支持。另外,过去北京作为一个行政区在行政资源、政策资源、科技资源和教育资源优于其他地区,特别是华北区域中河北等其他区域,也优于天津。改革开放后,天津快速发展和崛起,作为沿海开放的直辖市,国家在滨海新区特别是在这一轮的自贸区上,国家又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相形之下,河北就缺少这样政策的支撑,总是和北京及天津形成一个政策时间上的差距,这样造成其发展滞后。

  与京津冀相比,长三角和珠三角不存在非常明显的作为政治中心首都、作为特殊沿海开发区的这种行政风格。珠三角是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间发展,长三角在发展上一开始就注重产业链的分工,沿着长江,通过市场调节,进行了合理的产业布局。但京津冀更长一段时间内,还是保留着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规划强弱的鲜明对比和同质化的发展,河北在这里面基本没有或者丧失竞争力。

  问:北京和天津很早就建立了国家创业示范区,河北还有没有必要建立创业示范区,建立的初衷何在?

  答:河北省不缺少创新人才,京津冀科技资源可以共享。在新一轮产业升级改造中,河北作为一个大省,面临着环境的压力。按照中央的部署,在大力推进过剩产能淘汰、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的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很多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创新成果转换的特点按照惯例是1比10比100,即一个实验室的技术成果假如投入是1的话,中间的过程就是10,到了产品这个阶段创新投入是100。我们现在远远达不到。创新成果看着挺多,但是更多的是在创新链的上游,中间这部分存在差距,100这个环节上差距就更大了。从这个道理上讲,北京和天津应该有自主创业示范区,河北更应该有,如果河北只是工厂盈利,没有一种激励创新人员自我创新、推动产业技术革命的政策,吸引人才到河北创业的话,创新在京津冀这个区域里只能是高端的创新,而这些创新大多数都在北京和天津。

  如果在新一轮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把河北再放在一边,河北就会在这一轮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前提的发展大潮中,又落后北京和天津一步,又步过去历史老路。

  这次自主创新示范区涉及税收优惠政策,如果有这样政策助力的话,北京和天津的人才就是我们的人才才能变为真正的现实。

  问:2014年,环保部的调查显示,空气全国质量较差的10个城市里京津冀占8席,河北就有7席,你觉得在京津冀协调发展中,如果解决生态环境治理问题?

  答:生态环境恶化与我国多年来快速、跨越式的经济发展有关,背后依靠的是大量的能源消耗。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本上有赖于产业、产能的改造升级,环境治理说到底是一个技术创新的过程。

  大家都津津乐道APEC蓝,壮士断腕式的关停可以解决问题,但付出的代价也很大。环境治理过程就是一个产业升级改造的过程,说到底就是技术创新的过程。没有技术创新,就谈不上产业、产能的调整、改善、升级、改造。要调整的,包括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减排、产业结构以及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如何用洁净产业替代等问题。

作者:党超峰     责任编辑:戴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