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访谈

文艺中的“战争与和平”

——陈维亚委员谈抗战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与民族精神

发布时间:2015-03-19  来源:人民政协报

放大

缩小

  文艺中的抗战

  文化周刊: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期间,产生了很多抗战题材或体现抗战精神的文艺作品,包括文学、音乐、舞蹈及影视等。您认为,抗战文艺作品在当时起到怎样的作用?

  陈维亚:在中国现代史上,日本发起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英勇御敌,最终将外敌驱逐出去,夺取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人民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烙印,即使到了70年后的今天,也还在强烈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内心。诸如我们的文艺创作,诸如很多地标性的历史建筑物,诸如近几十年的中日关系,等等。具体到文艺创作,其间涌现出很多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作品,在现代文艺创作史上占有相当大比重。就音乐而言,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来说,即《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这首歌被创作出来的第一要务就是鼓舞与鞭策当时抗日的军人与全体民众。还有《黄河大合唱》、《延安颂》、《大刀进行曲》等音乐作品,都真实再现了当时风起云涌的抗日形势,表现了中华儿女百折不挠、英勇御敌的抗战精神。抗战题材的文艺作品在现当代文艺创作历史上,尤其是共产党领导的从抗战到新中国成立、再到当下,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了文艺不可或缺的作用。

  文化周刊:当时的抗战文艺作品体现与弘扬了哪些民族品质与民族精神?

  陈维亚:比如《大刀进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是著名作曲家麦新为歌颂国民革命军第29军“大刀队”的英勇杀敌所作。1933年,第29军“大刀队”在喜峰口与日军展开白刃格斗,首次让日军尝到了大刀的厉害,后来一听说这支队伍,日寇就会闻风丧胆而逃。据说日本人非常迷信,认为人死后只有尸首齐全才能魂归故里,而“大刀队”偏要把敌人的头砍下来。此后,据说每当中国军队向日寇发起进攻、把大刀从身后拔出来的时候,都要唱着这首歌奋勇杀敌。还有《松花江上》等抗日救亡歌,在当时都唱出了中国人民心中的那种激越、愤恨的民族情感,振奋了士气,鼓舞了斗志。我觉得,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包括小说、戏剧、电影、音乐在抗日战争期间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表现了中华民族不惧外侵、争取民族独立的优秀品质与精神,尤其是音乐,因为歌曲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任何情况下都能大声歌唱,不像其他艺术形式受到场地等的限制。

作者:张丽     责任编辑:于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