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访谈

文艺中的“战争与和平”

——陈维亚委员谈抗战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与民族精神

发布时间:2015-03-19  来源:人民政协报

放大

缩小

  文化周刊:2010年您所执导的海派舞剧《周璇》讲述了一代名伶周璇从刚至上海到最后投入抗战的故事,为何在这场舞剧中侧重于将她放置于一个抗战的背景中?

  陈维亚:当时是应上海歌舞剧院之邀,通过舞剧的艺术形式来塑造周璇这一人物形象。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周璇在上海甚至中国都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艺术形象,她的歌声、电影、戏曲等家喻户晓;作为现实中的个人,其经历又富有艺术色彩,折射出当时上海的时代背景与生活环境。

  在筹备执导这一舞剧期间,我们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发现周璇在上海时是非常热心于投入抗战宣传的。她曾经拒拍与日本有关的任何电影,也曾经上街游行以示抗日,表达了一名中国文艺工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于是我们就专门设计了一场关于周璇抗战的舞蹈片段,前面是满大街的学生、进步人士在游行,后面是第29军扛着大刀奔赴前线,前后军民形成呼应。在这一背景下,周璇扶起一个与妈妈走散、哭着喊着找妈妈的孩子,将一块鲜艳的红绸系在一名士兵的大刀上,通过这些细节,既映射出当时在上海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淞沪会战,也反映出当时上海军民那种慷慨激昂的积极抗战情绪,特别是周璇作为当时文艺界很有影响力的进步人士,也积极投入抗战,更具典型性与示范性。讲述周璇,就一定要讲述那个时代与社会,并通过周璇,反映当时特殊的时代与社会。犹记得,当演到这一片段时,台下观众很震撼,特别是演到当士兵们冲向前线、学生们痛哭流涕的场景时,全场观众更是热泪盈眶。

  用抗战题材文艺作品传达和平理念

  文化周刊:优秀的作品总是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谈谈您现在的创作,您正在筹备今年9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文艺晚会,您觉得它有何重要意义?

  陈维亚: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恰恰在今年,我们认为国际形势并不是那么太平,比如中日关系。日本现在有一股势力意图替“二战”翻案,美化战争、美化侵略,拒不承认在“二战”期间加害给中国及其他国家的灾难,甚至对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也矢口否认……这种苗头是非常危险的。在如此严峻形势下,中国决定在今年9月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大阅兵及文艺晚会等,正是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愿望,即通过大阅兵,展示中国人民力量的强大,展示我们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通过文艺晚会等艺术形式请大家牢记历史、珍惜和平、展望未来,表达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骨气。通过艺术形式展现出来,比单纯地喊口号更能振奋人心。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能够执导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的文艺晚会,我感到非常幸运。虽然现在刚刚进入策划阶段,但我相信,我们有责任、有激情把这台文艺晚会做好。当然在短短两个小时之内,在有限的舞台上展现这样一段波澜壮阔的可歌可泣的保卫世界和平的抗战历史,难度相当之大,但是越是难度大,就越具有挑战性。我及我的团队一定会像迎接北京奥运会一样,来迎接与筹备这次文艺晚会,把它做好,做精彩。

作者:张丽     责任编辑:于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