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  会员风采

民进会员李名慈:《十万个为什么》背后的人

发布时间:2019-02-18  来源:《团结报》2019年01月29日05版-团结周刊·人物

放大

缩小

  李名慈一直强调,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就喜欢当个普通的编辑。可他的出版生涯从一开始就是不普通的。李名慈,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原副社长、副总编辑、编审。1985年,李名慈加入民进,现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兢兢业业的“普通编辑”

  李名慈在毕业时原本是被分配到上海教育出版社做编辑的。报到当天,他却被告知原编辑岗位被人顶位了。面对这种有失公允的现象,李名慈表示不服从“分配”,坚决要求恢复原分配方案。他的据理力争让出版局终于还是同意了。李名慈顶着炎炎烈日,骑着自行车一家一家跑出版单位。由于他出色的专业条件,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陈向明当即拍板接受他来出版社工作。

  李名慈在少儿社的第一个岗位是《少年科学》杂志编辑。1988年,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后,小读者的来信多如雪片。可是李名慈仍坚持有信必回。不仅如此,每逢周末,他都会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去上海科技情报所,阅读、转录、翻译各种资料。

  李名慈常说,他热爱做编辑,这就是最适合他的工作。但要把一个普通编辑的平凡工作做到极致,认真和严谨,是所有青年编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锐意进取的“民进出版人”

  1989年,少儿社与改革开放时代大潮共舞,图书不仅要讲社会效益,也要讲经济效益。刚成为自然科学读物编辑室主任的李名慈面临的第一项考验,就是要完成经济指标:一年70万毛利。在挑战面前,他快速敏锐地发现了部分滞销书的市场价值。如《小灵通漫游未来》和《动脑筋爷爷》两套书,之前因内容跟不上形式,市场遇冷,经过增补扩展,延伸出新的《小灵通再游未来》和《动脑筋爷爷》系列。新版图书内容与时俱进,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1999年《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下简称“十万”)首发当天,福州路上海书城外排起了两公里的长队。但它的编辑出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作为编辑,李名慈感受到巨大的挑战和压力。由于时代的进步,许多学科的知识需要更新。为此,李名慈特意拜访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卢嘉锡院士。在卢院长的支持下,有22位院士同意担任编委。李名慈还邀请到十几位国内著名的科学家担任各分册的主编。历经近四年,无数个不眠之夜,在数十位国内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的支持下,终于如期出版“十万”。新中国成立50周年,“十万”被评为“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之一。2004年,“十万”获得了我国出版界最高荣誉“中国出版政府奖”。

尽心尽职的政协委员

  1993年,李名慈代表上海新闻出版界任第八届市政协委员,他始终牢记作为上海出版人的文化担当和文化责任。在他的推动下,民进上海市委向市政协提交由他撰写的提案“关于上海率先启动图书希望工程的意见和建议”。提案建议将本作为企业“不良资产”核销报废的图书捐给希望工程,运往贫困地区,让更多的孩子阅读。这项提案引起社会关注,市委宣传部迅速回应,不久后出版社的库存图书开始运往西部地区。

  2005年,李名慈提出,上海应建立一座与其出版历史和地位相称的出版博物馆,既彰显海派文化特色和上海城市的精神内涵,又反映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历史变迁,对上海文化强市建设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经过反复认证、研究和决策,在新闻出版总署和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该提案终于获得落实。

作者:进萱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