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媒体聚焦

潘碧灵: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发布时间: 2024-04-09
来源: 人民政协报
【字体:

  中部地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基石,坚持以创新为核心,以产业为载体,全力破解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为中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作出重要部署。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结合中部地区优势和实际,着重对科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开放、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进行了强调,为中部地区崛起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由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组成的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占全国10.7%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22%的GDP,河南、湖北、湖南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前十。中部地区犹如国之“脊梁”,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脊梁”硬了,我们昂首阔步新征程更有信心、更有底气。在更高起点上,中部地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基石,坚持以创新为核心,以产业为载体,全力破解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为中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扬“长”避“短”。当前中部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长板在底子:农业基础坚实,能源矿藏丰富,制造业积淀深厚,增加值规模约占全国1/5;短板在潜能:传统产业比重偏高,创新发展活力不足。因此,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让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碰撞融合,为以新带旧赋能。比如,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不仅要着力提升以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技术交叉融合为特征的前沿科技,还要大力培养具有原创精神、具备交叉学科素养、掌握前沿科技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更要引领农科新兴产业、新兴业态的培育与发展,将涉农业态拓展到营养健康、医学和公共卫生、生态文明、农业文化等领域。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点”“面”结合。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制造业是中部地区的产业名片,是中部地区的底座,山西的化工冶金、安徽的汽车、江西的航空、河南的盾构、湖北的电子、湖南的重工,既是中部地区的传统优势,也是新质生产力赋能聚变的广阔地域。在上一次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今年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强调“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就是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点”“面”结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中部地区六省推进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既要抓“大”又要管“小”,既要注重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发展壮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还要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共同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先“立”后“破”。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在推进国家“双碳”战略进程中,更要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立”的关键就是创新,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增量”要依靠创新“关键变量”来撬动。中部地区各省要发挥自身的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优势,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因地制宜围绕人工智能、未来能源、生命科学、前沿材料等领域,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一批原创性、引领性关键技术,锻造更多“国之重器”。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造一批集研究开发、检验检测、成果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服务平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抓住全国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有利时机,聚焦优势产业,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形成先发优势,放大集群效应,优化产业生态,增强对产业要素的聚合力,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

  中华大地,春意盎然;中部崛起,势头正盛。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握战略定位、承担使命责任、发挥独特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更大的力量。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湘潭大学校长)

作者: 潘碧灵
责任编辑: 张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