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5年教师节专题 > 民进中央庆祝活动


庞丽娟:加强大学、中小学与政府的合作,实现教师教育的新突破



    一、教师发展的重要性和我们在这方面的努力

    近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是学校教育质量提高和儿童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的关键性因素已日益成为共识。而教师发展及其促进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是制约当前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瓶颈。

    正因如此,近年关于教师发展及其促进问题的研究明显增强,无论是中小学、大学的教师研究者和教师教育者,还是我国政府与社会都对教师发展及其促进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关注。为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与提高,中小学校长、教师,大学的教师发展、教育研究者与教师教育机构,以及政府和社会等各层面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和精力开展教师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教师教育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应该说,教师教育活动如火如荼,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推动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教师教育效果、效益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制约教师教育效果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即是目前我国政府、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现状及其问题。

    二、目前我国政府、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现状

    为了更有力地推动教师发展的研究与教师教育,我国一些大学和中小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自90年代开始,一些教育研究者就开始尝试构建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伙伴合作关系,并进行了试点实验,以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教育范式。例如,裴、林教授。北师大教育学院、心理学院的许多教授的课题都是在中小学合作进行的,与中小学有着较密切的联系。这些合作与研究活动,为我国探索大学与中小学建立合作研究共同体,构建走向教育实践的教师教育研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但是,就整体而言,大学与中小学在合作方面还尚存在着诸多问题:

    个别、自发,而非普遍化、经常化;

    “两张皮”现象普遍存在:大学、专家研究的不一定完全是中小学、教师实践中需要的,而教师需要的又缺乏专业人员的研究;

    有的合作伙伴关系名不符实,空有合作之名,而无合作之实;

    中小学校本研究、培训缺乏有力的专业引导和专业支持。

    而当前政府在推动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上,尚缺乏政策要求、制度化的保障。

    无疑,我国政府日益重视教师素质提高、教师教育,但是政府在推进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机构与人员与中小学的合作研究方面尚未有明确的政策要求、激励措施和制度保障,尚未把它作为一项政府支持、推动的教师教育制度,没有课题、经费投入、激励、评估考核等制度。

    三、中小学校、教师对大学、专家指导的需求:很迫切、强烈。

    研究一:2002年初,上海市教育科学院顾泠沅教授曾对31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问卷295份),其中有两个结果值得引起关注与重视:

    关于“怎样的专业指导对教师的帮助最大”,教师们选择较多的是:(1)专家与经验丰富教师共同指导课堂教学(36.7%);(2)身边经验丰富教师在教材教法方面的指导 (35.7%);(3)同事之间对教学实际问题的切磋交流(21.6%)。 选择很少的是:与同事共同阅读理论材料并相互交流(2.8%);未结合课例的纯理论指导(3.2%)。

    关于“哪种听课、评课方式对教师帮助最大”,教师们选择较多的是:专家、优秀教师和自己合作备课,再听课、评课,指导改进(57.7%);听优秀教师的课,参加讨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加以应用(24.6%)。选择较少的是:与和自己水平相当的教师相互听课讨论(0.7%);听优秀教师的课并听专家点评(11.1%)。从中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中小学教师需要大学尤其是从事教师教育的专家、研究者进行指导、共同研讨,引导教师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对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剖析与深入研究,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的问题和困难。

    研究二:对上海和宁波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均表明,目前影响中小学教育科研开展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缺乏专家指导、科研经费不足、上级无要求、升学压力大与缺乏动力机制(顾泠沅,2002;尹晓军、沈兆良,2004)。

    研究三:我们对教师的调研也表明,75%的教师希望在教育能力的提高、教育内容的选择组织上给予帮助。如教育方法、策略的适宜性,怎样调动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如何根据儿童的兴趣、个性来引导,教育时机的把握,管和放的度,内容难度的把握、年龄的适应性,学科教学怎样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背景下究竟形成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如何帮助学生开展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人生态度、促进儿童学习和交往能力的发展,等等。 

    这些问题和困惑仅仅依靠教师自身或校本教研本身可能难以得到很好的解决,而常常需要专家和专业研究者共同参与学校的教研并进行相关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引导,才有可能找到恰当的解决办法。

    而我们也常常在学校听到校长、教师反映:在组织教师反思和交流时,往往问题谈的多,而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少;

    没有研究者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同事之间的横向互助常常会局限于同水平反复;

    教研实践如果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行动效果往往会打折扣或出现偏差,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只能在低水平、低层次徘徊。

    四、对推动政府、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对策与建议

    整合政府、大学和中小学三方力量,加强密切合作,共同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已证明,大学与中小学的平等合作不仅可以显著改善、加强大学与中小学的关系,而且更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互补互益,共生共荣,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而政府对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政策支持与宏观制度导向,则是保障和促进这种合作伙伴健康发展的重要关键性因素。

    (一)政府方面

    研究如何通过政府的力量,加强、推动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使其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一种普遍化、制度化的教师教育模式,推动大学研究及其成果同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促使研究与教学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既实现教育科学的繁荣,又促进教师教育的健康发展。

    1.充分认识教师教育质量、效益提高的价值及大学与中小学有效合作在教师教育质量、效益提高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将其纳入教师培训规划,作为一项政府支持和推动的教师教育制度。

    今天的老师面对的是要培养能成功、有效地面对21世纪挑战的高素质的人才,而要成功地培养做好迎接这些挑战准备的老师,必须依靠全国范围内的众多的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机构与中小学校长密切合作、共同努力。大学无论在人力、信息、技术还是在研究及其成果等方面具有优势,具有专门的研究人员与力量,无疑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政府应充分认识大学在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增强教师教育效果上的重要性,其与中小学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性,并将其列入教师教育培训规划,将其作为一项教师教育制度予以支持和推动。

    2.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重新思考与调整评估大学的标准及大学评估教师的标准

    高校必须教学、科研与实践服务相结合,以倡导、鼓励、支持更多的大学教师深入学校教育教学第一线,与中小学广泛合作,深入了解并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建立相应的课题立项制度和经费支持制度

    以吸引更多的大学参与与中小学的合作研究,参与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

    制定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标准与要求

    比如,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研究要把握学校与教师的实际需求,以解决实际关键问题为目标,以教师教育实践能力提高、行为改善为核心; 应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彼此的职责与任务; 根据学校与教师的实际需求制定研训计划,共同研究有效的研讨模式等,以保证合作的质量。
    建立合作过程的监控机制与效果的评估机制。

    3.开展研究,探索与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模式

    鉴于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新型教师教育模式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与显著成效,为提升我国教师教育的质量与效率,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和开展研究。可在一些条件较成熟的区域内开展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试点,实践和研究如何推动大学与中小学的有效合作,如何调动和激励大学和中小学校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保障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有效性? 同时作为政府,要定期组织进行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及其模式、效果的交流、研讨,并建立奖励、表彰和宣传、推广机制,将成功有效的经验向全国推广。

    (二)大学方面

    1.大学功能的再思考与调整 要从传统的人才培养、科研转向同时重视社会服务。
高校必须参与社会问题的研究、解决,参与区域经济、社会服务,尤其要参与国家、区域教育问题的研究、解决。

    2.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研究并重 在加强基础研究、学科性研究、理论研究的同时,要加强对教育实践中实际问题、教师的普遍困惑、困难和需求的研究和解决。

    3.组织高水平的专门的研究力量进行研究 就学校、教师实践中的实际困惑进行多学科、多层次的研究,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的研究支撑和专业引导。

    4.重新思考和制定相应的教师职称评定、成果认定、学术水平评价的标准   

    从唯学术性、理论性转向标准的多元性,以激励和支持更多的教师深入教育教学实践,开展针对学校和教师实际需求的研究与服务。

    (三)中小学方面

    1.以新的教育理念、社会需求,重新评价、判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实践

    当前的学校、教师教育实践是否都适宜?都符合儿童的发展、社会发展的需求?哪些科学、适宜,哪些不科学、适宜?以进一步明确学校新的发展需要。

    2.研究要以本校实际存在的困惑、需求为核心,以提高本校教师教育实践能力为关键,同时积极主动与大学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

    必须改变仅重承担科研项目、课题,或以参与大学、科研机构的研究为主。学校的校本研究必须以本校教师或学校实际存在的困惑、需求为核心,以提高本校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