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5年教师节专题 > 民进历年优秀教师暑期赴京参观学习活动


难忘北京行

——参加民进第五届全国优秀教师会员赴京观光活动随记

    第10个教师节来临之前,我有幸作为四川省唯一的民进教师会员代表,于8月8日离别了酷暑中的蜀中大地,飞赴首都北京,参加由民进中央举办的“第五届全国优秀教师会员赴京观光活动”。从8月9日至15日,这次活动虽然只有短短7天,却给人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印象。

    一、难忘的情怀

    放下手中的粉笔,离开眷恋的讲台,来自祖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位民进教师会员住进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7号的中纪委招待所(原清朝和敬固伦公主府)。在本届观光活动的参加者中,年龄最大的是上海继光中学的陈开树老师,61岁;年龄最小的是浙江金华师范附小的毛玉文老师,29岁。大家带着全国民进会员对首都北京的向往和对民进中央的敬意聚集到了京城。在会中央尊师重教基金会数万元人民币的资助下,在以会中央机关陈玥同志等7人组成的会务组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我们观看天安门升国旗,拜谒毛主席纪念堂,参观人民大会堂,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游览故宫、颐和园、圆明园、八达岭长城、十三陵、石花洞、潭柘寺、戒台寺等古迹名胜,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及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辉煌与衰落;我们漫游世界公园,足未出国门便览遍世界美景……总之,各种各样的活动都让我们眼界大开,广有收益,终生难忘。然而,最令人难忘的则是会中央领导三次会见我们的情景。
    
    第一次会见是8月9日晚7点30分。当我们步入中纪委招待所会议室准备参加欢迎会时,发现已有两位会中央领导人早早地在等侯我们了。经会务组负责人陈玥处长介绍,得知他们是葛志成副主席和陈益群秘书长。待大家自我介绍完毕,身体微胖,年约50余岁的陈秘书长即致欢迎辞并简略地介绍了民进的现状。掌声过后,年逾七旬,满头白发的葛副主席用上海腔极浓的普通话发言了,在他近20分钟的讲话中,所阐述的中心内容就是“尊师重教”。的确,积极倡导和呼吁社会尊师重教,多方筹资成立“尊师重教基金会”,连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优秀教师会员赴京观光交流,如此的为教师踏实笃行,唯我民进独有。葛老身居高位,仍不顾年迈,冒着酷暑连夜看望教师会员,怎不令人感动,又怎能令人忘怀。

    第二次见面是在8月11日的下午。吃过午饭,大家早早地作起了准备,带着激动而又紧张的心情来到和向往已久的会中央机关。她座落在距北京鼓楼不远的一个带有两幢办公楼的大院里。利用会前短暂的暇时,我们在机关办公楼参观了一回,所到各厅,部、委、室,无不传出亲切的问候,这足以沟通一架架心灵之桥。下午2点40分,在沸腾的会中央礼堂里,雷沽琼主席、葛志成、叶至善、许嘉璐副主席,陈益群秘书长,赵光华副秘书长和会中央组织部、宣传部负责人及国家教委姜永久处长同我们欢聚一堂。会上,包括我在内的6名代表作了发言。年近90高龄的雷主席认真倾听着,还不时做着记录。当老人和其他领导讲话时,我们明白了,民进尊师重教,一贯是雷主席所致力主张。她在会内发起的“尊师重教一元钱奉献”活动最终促成了“民进尊师重教基金会”的成立;我们也明白,如果没有老人倡导尊师重教,每年这来自全国的30位教师根本就不可能在北京相聚;我们还明白,如果不是老人身边的工作人员“泄密”大家永远不会知道,历届赴京观光教师离京时所收到会中央赠送的礼品,均是老人个人捐资数千元备办。面对如此可敬的老人,作为教师的我们,能够忘怀吗?

    第三次见面是8月12日晚9点26分。现任中国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的会中央副主席许嘉璐教授到住地看望我们了。高大健壮、满头黑发的许教授言语幽默,谈锋甚健,在我们的房间里,他同大家围座一圈无拘无束地说开了,话题最多的当然还是尊师重教。面对大家就当前诸多社会问题七嘴八舌的提问,他言简意赅,分别从俯视、平视、仰视的角度作了说明和解释。我们恍如听了一堂生动的内容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的综合知识讲座,大家受益非浅。直到夜深人静时,许副主席方同我们依依惜别。
    
    看来,倡导尊师重教,是我们民进从中央到地方的永恒主题。

    二、天下民进是一家
    
    每届参加赴京观光活动的人员,除了应具有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外,还必须是民进会员。是民进,把大家凝聚到一起。通过短暂的几天交往“天下民进是一家”这一观念已镌刻到每位参加者的脑海中。
    
    这次活动,会务组的同志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优质服务:陈玥处长身兼数职,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简振忠同志任劳任怨,很好地保证了大家的食、住、行;何斌同志为给教师买一张返程卧铺票,不惜自掏腰包托关系找熟人帮忙;周玉铭同志在带队途中遇暴雨时,将雨伞让给教师,自己在暴雨中跑前跑后,为大家找到一处处安全的避雨地点;小车班的贾文禄、李志国、郝铁祥等同志无一不是勤勤恳恳、尽职守责。他们以自己辛勤的付出,为本次活动划上了最完美的休止符。
    
    为方便开展活动,本届人员共分成5个组,每组6人。我担任第一组组长兼摄影。在活动中,大家和睦相处,相互无不体贴入微,处处无不洋溢温馨。在活动之余,交流信息、洽谈合作成了不可或缺的内容。大家充分利用座谈会、进餐、游览及乘车的间隙时间,广泛交流各地的会务工作、社会服务情况及教育状况等,共同探讨开展合作的可行性。来自不同省份的教师们甚至还达成了“省际合作”意向,如贵州、浙江与四川,广东、海南同贵州,陕西与甘肃等,相信这合作不久即可开花结果。
    
    可以预见,“天下民进是一家”这个令人倍感亲切的旋律在未来的日子里定会谱出更多动听的新曲来。

    三、我找到了两个“家”
    
    这次去北京,我幸运地找到了两个“家”。
    
    第一个“家”在北京市东城区西扬威胡同1号。31年前,我就降生在那里。当时,家父在海军司令部供职,家母是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助工。我出生后,他们以为我当定了北京居民,孰料“文革”一开始,家父因株连即遭解除军职,遣回原籍,家母只好“夫唱妇随”,带着3岁的我返回四川。从此,“黑五类子女”的帽子就慢慢被我戴上了,一直到家父1978年平反转业方才举家迁至绵阳。这次在北京,望着当年我降生的小屋,听着当年老邻居的述说,我的心中充满了对父母的感激和敬爱。是啊,为求生存,当时的他们比现在的我们不知要艰辛多少倍啊,其实,“文革”初所发生的那场变故虽然将我抛入了人生的逆境中,却使我面对人生更加勤奋,更敢于拼搏,更热爱生活。正所谓是“祸兮福所倚”。今天,出生地这个“家”已仅仅作为供追忆的旧址罢了。
    
    我找到的第二个“家”,那就是全国民进会员政治生命的心脏——会中央。正如陈益群秘书长在8月9日的欢迎会上所讲:“大家来到北京,请一定到会中央走一走,看一看,因为那是我们会员的‘家’啊!”。作为一名民进会员,就完全应当意识到,所加入的这个组织里有自己的信念、理想、追求和奉献。只有这个“家”,才能帮助我们延续政治生命、支撑精神支柱,从而让我们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投身于社会变革的滚滚洪流中。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