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 > 心得体会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科学发展观,民主党派自身发展的法宝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来的,是共产党人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思想武器。不但共产党人要认真学习贯彻,其他一切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都要认真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民主党派尤其需要学习贯彻,因为她还是民主党派自身发展的法宝。

  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形势下的实践

  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发展的历史。从氏族社会到文明社会是发展,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也是发展。即使在封建社会停留2000多年间,生产力还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远播世界的“四大发明”便是证明。宋末明初,一度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是生产力顽强表现的结果。近100多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激烈的变化。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推翻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北洋军阀的统治,推翻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买办阶级的蒋家王朝,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些,都是中国在发展进程中产生的阵痛。今天的改革开放,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全面发展,既是不断改变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更多的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从人治到法治。这些都是发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说:“我们伟大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周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又将是中国一次更大更好更快的发展。可以说,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逐步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践结合起来,使之中国化,使之成为解决中国问题的法宝。这就是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整个民族的精神财富。

  回首历史,科学发展观也不是一下子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在七届二次全体会议就向向全党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如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要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完成的历史使命。建国以后,毛泽东又站在历史的潮头向全党提出:“我们进入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就是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所思考的、所钻研的,是钻社会主义工业化,钻社会主义改造,钻现代化的国防,并且开始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的新时期”。中国的发展进程,证明毛泽东的预见完全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潮流的顺应,对中国形势的正确把握,在凝聚民族精神、最大限度调动全民族的创造力基础上提出来的。30年的铿锵脚步,30年的辉煌成就是充分证明,科学发展观使中国走上了又快又好的大发展道路。

  胡锦涛同志在总结改革开放工作时指出:“我们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社会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科学发展观上的具体体现。抚今思昔,我们中国人终于找到了科学发展观,不再为历史上失去了多次发展机遇而叹息。只要今天和明天牢牢把握住科学发展观,失去的一切都可以再追回来,中华民族在发展的道路上将高歌猛进。

  二、科学发展观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必拘泥于概念诠释,只要明白哪些观念必须树立,那就是把握了科学发展观。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念;积极发展,奋勇争先的观念;为民、靠民、富民的观念;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的观念;全局观念;以市场经济的办法发展经济的观念;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观念;环境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的观念。这些观念和起来,或者说,他们相互联系产生的合力,就是科学发展观。因而,我们可以大胆认定,科学发展观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些观念,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比方,实事求是,就很科学,很经典。1942年,毛泽东就对它做过精辟的解释:“‘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是’,就是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是党性的表现,是理论与实际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作风。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胜利和成功,便是这一马克思主义思想付诸实践的结果;反之,它被歪曲、被遗弃,就会给革命和建设带来灾难。这历史的警示,国人记忆犹新。对科学发展观本身的认识,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就存在偏颇。说到发展,言必经济,什么以人为本,生命环境保护全置之脑后。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逻辑仍然在一些地方大行其道。所以,真正掌握科学发展观这把“总钥匙”是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头等重要问题,谁都忽略不得。当然,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一样,必须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牢牢掌握这把“总钥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起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三、科学发展观是民主党派自身发展的法宝

  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视民主党派为知己,视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份重要力量。同时,也在实践中观察、考验民主党派。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说:“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科学发展观最根本就是极大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社会。在这根本点上,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一个基本点上。再则,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民主党派始终同情共产党、支持共产党,并且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经历了血和火的战斗考验。有名的“窑中对”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辉。1945年7月,以黄炎培先生为首的6位国民参政员访问延安,革命根据地的一派欣欣向荣景象给来自国统区的民主人士留下深刻印。同时,也颇多感触。回去后,黄炎培先生在其《延安归来》一文中提出了“黄炎培周期率”:“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浮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寻觅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在当时革命形势一派大好的情况下,这些话是很有火药味的,而且是专门呈献给毛泽东的。对此,时年53岁的毛泽东相答曰:“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民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黄炎培与毛泽东的延安对话就是有名的“窑中对”。在这个对话中,黄表现出对共产党赤忱相见,毛表现出从容纳谏。这也为今天的参政党和执政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就提出了为什么在新形势下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内容很多,方方面面都有。作为民主党派,最要紧的是自身的发展、自身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即牢牢地树立政党意识,牢牢地树立对人民对事业的负责精神,更要坚定对共产党无限信赖的精神。一度,社会上流传着很不负责任的舆论:“民主党派是花瓶,摆设而已。”对此,民主党派也要反躬自问,自己做得怎么样?无庸置疑,有些党派成员不敢讲话真话,或专讲顺风话的现象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就是“花瓶”说产生的原因。今天,已经出现了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广阔天空和温暖的春天。《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这两个历史性的文件发表,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只制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对多党合作,不但提供了法律、制度保证,而且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使统,一战线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更多的有胆识有水平有作为的党派同志被选拔到政府、人大、政协担任领导工作,有的还是部门主要负责人。振兴中华的大业要求民主党派挺直腰杆做人,堂堂正正办事。就象许多民主党派先贤那样,本着对民族、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及对共产党真心拥护、满腔热忱进言自己的真知灼见。众所周知,当年梁漱冥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与毛泽东争辩是非曲直。其实,共产党人很希望民主党派朋友起到镜子作用,帮自己整衣冠。毛泽东与黄炎培“窑中对答”时,就十分赞赏“黄炎培周期率”,并且以“民主”和“人民监督” 两点作为对等。今天,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把发挥民主党派、政协、人大作用纳入宪法,当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一个重要发展。在这样新形势下,民主党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以及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和能力。在思想建设方面,有的民主党派地方组织长期以来要求成员坚持“三做好” 标准,即“做好人”、“做好本职工作”、“做好民主党派成员”。这三项标准,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做好人,又有两个层面。第一层,是最基本的,每一个会员都要做正派人,做光明磊落的人,做德高望重的人;第二层,做有真知灼见、有大作为的人。民主党派成员中高级人才灿若星云,一直以其知识优势服务中国革命和建设,在科技、教育、文化上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尖端人才层出不穷。它要求党派成员以第一层面为基础,努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