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9年两会专题 > 民进中央提案、大会发言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关于从战略高度支持我国出版业“走出去”的提案
 
 

 

  当今世界,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直接表现。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而我们文化传播、传媒的影响力与我国经济地位和国际政治地位均不相称。出版物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出版“走出去”是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核心。出版只有“走出去”,把中华文明推向世界,才能让世界更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理解中国,从而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赢得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出版只有更好地“走出去”,才能抵御外国的文化渗透。出版“走出去”,关系到我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因此必须将我国文化“走出去”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加以支持。


  近年来,为鼓励各国出版机构翻译出版中国图书,国家先后出台了“金水桥计划”和“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对推动出版“走出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出版业“走出去”的状况还不如人意,存在着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为:(1)我国图书版权贸易一直存在严重贸易逆差。本世纪初,我国出版引进和出口的比例是15:1,近年来经过不懈的努力,2006年缩小到5:1;2007年引进版权10255项,输出版权为2571项,但仍有很大差距。(2)我国版权输出地域十分有限。主要输往东亚和东南亚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很难进入出版业更加发达的欧美市场。(3)我国出版物输出语种单一,主要是中文版权直接输出,有少量是英文版权,其他语种的版权输出几乎没有。(4)我们版权输出的内容多集中在汉语学习、中医、体育、养生、旅游等方面,能够较为深刻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展示当代文化成果,特别是反映改革开放30年巨大变革的作品寥寥无几,社会科学著作更近乎为零。


  目前我国出版难以“走出去”的原因有很多,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翻译质量不高。中国文化内容博大精深,语言丰富繁杂,客观上加大翻译工作的难度。很多优秀出版物翻译成外文后,只进行了语言形式的转换,却丢弃了精神实质;其次,外国历史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与我们不同,但我们在版权输出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种文化差异;再次,我国对外输出版权的渠道不通畅;第四,出版社对“走出去”积极性不高,进口出版物和国内出版物的利润均高于出口;第五,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相对世界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我国政府对出版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还不够。


  为此我们建议,国家要对出版业“走出去”给予大力支持。


  第一,制定对外出版战略,并纳入文化走出去的总体战略部署。既要明确主题、内容、方法、步骤,又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对象有的放矢;既要有长期(十年、二十年)规划,也要有短期(一年、两年)部署;既要重视总体战略规划,也要重视具体操作方法和措施。出台金融、财税、外贸、投资等系统支持政策,建立资助和扶持对外出版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二,实施国家对外出版交流品牌战略。组织一批精通中华经典作品的专家,选定不同种类和内容的出版物,再组织一批优秀的翻译专家将其译为不同语种的外文作品,然后组织一批有出版实力的企业印制这些精品出版物,为落实文化“走出去”准备充分的拳头产品。


  第三,进一步完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网与国家版本图书馆cip数据库、书号管理系统连接,把可能输出版权的图书相关资料翻译后放在网上,利用网络营销;将推荐翻译书目分成特别、优先和一般翻译书目三类,设立不同资助标准;建立推荐单位备案制度和监督、奖惩责任机制,保证对外出版物按计划出版;策划外向型选题,依靠海外汉学家以及有权威和资信的国外代理公司的优势,加强国际合作;加快发展我国图书版权输出中介服务组织;引导和帮助出版集团和大型出版企业强强联合、共同开拓海外市场。


  第四,加快建设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一是加大翻译队伍建设力度,设立国家翻译学院、翻译基金和国家翻译奖;建立和完善翻译人才队伍的管理制度;设立全国翻译人员的信息资料库,大力培养翻译家。二是加快建设出版经营队伍,培养通用型和高水平的经营管理和版权代理人才。


  第五,推广“国内翻译,国外出版”新模式。既可以有效地弥补外国翻译家难寻和翻译费用居高不下的矛盾,同时可以充分发掘中国外语专家的作用,推动版权顺利输出。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