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 > 评论文章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风雨同舟铸辉煌
——写在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之际
 
 

 
  新华网北京9月20日电 从1949年9月到2009年的金秋,人民政协走过了整整60年的光辉历程。
  60年弹指一挥,60年辉煌共铸。人民政协在共和国的编年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共商国是,同创伟业。60年来,人民政协和共和国一道成长,为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创造了不可磨灭的业绩

  每天清晨,无论酷暑严寒,庄严的天安门广场总是汇集着很多来自各地的人群,怀着敬仰的心情观看升旗仪式、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新中国的第一面国旗正是根据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制定的,从此成为新中国的象征。源自这次政协会议决定而建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见证着人民政协伴随新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辉煌历程。

  新中国的诞生为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体制和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60年来,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下,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作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为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创造了不可磨灭的业绩。

  1949年9月21日晚上7点,肩负协商创建新中国历史重任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

  就在这次会议上,参加会议的各党派团体、民主人士,在民主协商的气氛中,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确定国旗、国歌、国都和纪年,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新纪元。

  全国政协九届常委李慈君教授,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济深的孙女。她曾深情地回忆起祖父当年参加新政协筹备期间的经历:“1948年12月26日,祖父接受中共中央的邀请,离开香港,北上北平。这在当时是十分危险的。国民党以开除党籍相威胁,特务跟踪伺机暗杀,但祖父义无反顾,他相信,中国的革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是必然会成功的,民主的中国必然会实现!”

  谈起那次历史性盛会,年至耄耋的田富达老人脑海中这段记忆依旧鲜活:“我记得,当时我们台盟与民进和致公党分在一个小组讨论。大家讨论比较热烈的是《共同纲领》中关于‘奋斗目标’那段。许多民主党派人士建议把‘社会主义革命’与‘共产主义革命’写进纲领,后来中共的代表解释说,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现在办不到的事情先不要写。这让我体会到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办事作风。”

  毛泽东作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主席和第二、三、四届名誉主席,在创建人民政协和领导人民政协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重要思想,有力指导了人民政协事业的创立和发展。

  经历了十年浩劫和磨难,1978年2月,1900多位各界代表人士,像过节一样,满面春风地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继毛泽东和周恩来之后,深孚众望的邓小平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三任主席。

  人们不会忘记,1979年6月15日,在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时任第五届全国政协主席的邓小平郑重宣告:“我们的国家进入了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任务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革命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新时期人民政协为适应新形势,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修订了政协章程,第一次明确阐述了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在这个基础上,人民政协在第六届、第七届主席邓颖超、李先念的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积极落实政策,大力协商监督,努力维护稳定,推动统一大业,争取有利国际环境,各项工作都取得积极进展。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确定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紧紧地团结在了“中国号”巨轮上。

  1989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制定颁发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这是我国多党合作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20世纪90年代第一天,江泽民总书记等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出席了全国政协举行的新年茶话会。从这一年开始,中央领导集体与各界人士在全国政协礼堂共迎新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和民主党派领导人发表讲话,成为每年元旦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2002年岁末,京城普降瑞雪。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等陪同下,冒着风雪严寒,逐一走访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胡锦涛说,在这样的时刻,我们中共中央的同志和各民主党派中央的同志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要继续坚持和发扬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长期团结奋斗中形成的亲密合作的优良传统,更好地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同心同德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万众一心地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60年来,随着人民政协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对这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形式的认识,也不断达到新的境界,不断提出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人民政协的思想和理论,为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尤其是2005年以来,中共中央先后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等3个与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文件。其中,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第一次专门就人民政协工作颁发的文件,成为指导人民政协事业的纲领性文件。

   心系发展,情系民生。60年来,人民政协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国计民生,积极建言献策

  成片的芦苇随风起伏,不时有海鸥从芦苇荡中飞起……从一座无名荒岛到“中国生态第一城”,在首钢工作了20多年的首钢技术研究院的党委书记梁宗平,用“梦开始的地方”来形容曹妃甸在首钢人心中的地位和意义。

  时光回溯至2005年2月18日,当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方案时,如何将一座800万吨的钢铁企业整体搬迁,同时又保持曹妃甸的碧海蓝天,成为很多人思考的课题。

  2005年10月,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与经济委员会联合提交的一份提案——《关于首钢搬迁及曹妃甸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建议》,提出了破解这一难题的思路:以首钢搬迁为契机,率先把曹妃甸钢铁项目建成符合循环经济原则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把曹妃甸工业区建成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最终,这一建议被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采纳。

  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波澜壮阔的伟大进程,人民政协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和建议。仅十届全国政协五年间,就受理提案2.3万多件,形成视察报告100多份,提出调研报告270多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6600多篇。其中,对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和政府有关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举世瞩目的重大工程,政协委员们十分关注。仅在政协六届二次会议期间,就有167位委员单独或联名提出了17件提案。委员们对兴建三峡工程在移民、环保、地质、文物保护等各个方面的利弊得失,以及在技术、人才、财力、物力等方面的可行性、可靠性进行广泛深入的论证,对于促进三峡工程方案的科学论证和正确决策,起了重要作用。当时已经92岁高龄的孙越崎对三峡工程建设给予持续关注,直到1989年3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他还和其他委员就这一问题作了联合发言,赤忱之心令人动容。

  人民政协情系民生。60年的风雨历程中,在围绕国家大政方针积极建言献策的同时,政协委员们把目光投向了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看病难、住房难、上学贵、就业难、农民增收难以及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治、环境保护等问题,对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6年3月8日下午4时许,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内,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正在进行。李永海委员走上讲台,就加快贫困老区发展作大会发言。

  “3年来,我和我的同事先后深入13个省、自治区的革命老区的40多个县、40多个乡、50多个村和100多户贫困农民家庭调查研究……”平实、深情的叙说,感染了每一个人。

  李永海委员就加快贫困老区发展所作的调研和提出的建议,为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让老区人民尽快富裕起来起到了重要作用。

  汶川地震,举世震惊,举国哀痛。各级政协委员紧急行动起来,有的舍生忘死,争分夺秒抢救被困人员;有的发挥自身专长,积极开展义诊、疫情防处、科技减灾等活动。围绕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全国政协召开主席会议进行专题协商,就《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开展研究讨论,组织委员深入灾区调研视察,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其中,将灾区恢复重建与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相结合、加强灾后心理救援、完善应急机制等建议,引起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全国政协密切关注和追踪经济发展态势,围绕中央制定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方针,召开了两次专题议政性会议,并组织政协委员赴各地深入调研,提出了多方面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撷取沧海一粟,尽晓赤胆衷情。60年风雨同舟,人民政协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发展、壮大,为国家经济繁荣、民主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和祖国统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矢志创新,锐意改革。60年来,人民政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一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自身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2008年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一场特殊的新闻发布会引起媒体的关注——5位来自新阶层的政协委员将与中外记者见面。

  身为投资银行家的韩方明委员说:“目前中国的政治架构已为新阶层有效和有序地参与国家民主生活提供了通道、平台和路线图。人民政协是有效的、重要的参与渠道之一。”

  民营企业家、律师、私营业主、个体户……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阶层的演变,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的代表人士被吸纳进入人民政协,人民政协因而更具代表性和包容性。

  事实上,从诞生之日起,人民政协就充分体现了广泛的代表性和政治上的进步性。1949年9月21日,参加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有的穿制服,有的穿工装,有的穿西服,甚至有的穿长袍,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政协的构成不断扩展,不同党派、民族、宗教、派别、阶层的代表人士通过政协这个渠道充分表达意见。八届全国政协,全国56个民族第一次都有了自己的代表人士,中国五大宗教领袖首次在这里聚齐,一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也新出现在人民大会堂参政议政的舞台上;从2001年起,全国政协连年邀请海外华侨列席政协大会,他们中既有海外爱国侨团的负责人,也有学界、商界、科技界的精英……

  协调关系,汇聚力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实现祖国统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人民安居乐业不断发挥着自己特殊的作用。

  团结和民主,这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而创新与发展,则是推动人民政协事业进步的不竭动力。

  2004年3月12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政协十届二次会议闭幕会的1998名委员,以1833票赞成、52票反对、113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草案。

  这是政协章程的第五次修订。作为人民政协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自1954年诞生以来,政协章程先后经过了1978年、1982年、1994年、2000年4次修订,不断完善发展,使人民政协事业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与此同时,为使政协工作更好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全国政协先后制定和修订了全体会议工作规则、常委会工作规则、主席会议工作规则等与政协章程相配套的制度,同时积极探索委员视察、专题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新闻宣传、文史资料等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制定了加强改进有关工作的意见。

  2005年夏天,来自河南的舒安娜委员与其他98位全国政协委员一起,参加了十届全国政协组织的第一期委员集中学习研讨班。让全体政协委员参加集体学习是政协学习工作的一项创新,对委员知情明政、提高委员参政议政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60年来,人民政协通过不断推进自身建设,围绕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切实履行职能。从政治协商到民主监督再到参政议政,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增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到促进祖国统一和海外联谊工作……人民政协的舞台不断扩展,作用不断显现。

  2003年2月,一份反映“非典”疫情的政协信息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而在当时,“非典”对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在“非典”肆虐期间,全国政协信息局集中精选了“建立集中收治非典病人的医院”、“严防非典疫情向农村传播”等91篇委员和各民主党派成员的重要建议信息及时报送中央,为夺取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专题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人民政协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不断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坚持改革创新,研究探索开展人民政协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成效显著。

  此外,全国政协积极拓展对外交往的新途径,借助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等平台,为增进与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扩大共识,以及在推动国际合作、促进世界和平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这是时代对人民政协在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发挥更大作用的期盼和召唤。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正在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促进党派合作、突出界别特色、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加强机关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60年筚路蓝缕,60年风雨兼程。60年的征程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经过岁月的铸就,时光的磨砺,今天,天地更广、道路更宽、作为更大;未来,必将焕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张政泽)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