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0年专题 >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经验体会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变化对党的建设的影响
 
 

  社会阶层构成变化是社会变革的核心,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认真研究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变化及其影响,对正确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确把握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变化对党执政的影响与挑战

  我国社会阶层构成的深刻变化,在激发社会主体积极性,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的同时,也引起社会利益格局调整和各种利益矛盾增加,带来人们思想和价值观念多元化,并引发许多新的复杂社会问题,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对党的执政产生着深刻影响,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

  1.社会阶层构成变化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出新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物质利益、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日益明显,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社会意识呈现多样化特点,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念相互激荡、相互冲突,特别是在主流意识形态之外,出现了各种社会思潮,并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广泛渗入社会各阶层。对此,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动摇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引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危机。另一方面,社会各阶层由于社会分工、所处地位、利益追求、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各自价值观念和评判标准各不相同,并产生了一系列非主流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冲击,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2.社会阶层构成变化对党的执政基础和组织建设提出新的挑战。一是工人阶级分化使党的阶级基础出现了新情况。我们党从成立时起就坚持以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这一点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能改变。但是随着工人阶级的分化,工人阶级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新变化。大量从业于新出现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工人阶级,受制于企业的私营性质和家族式管理,主人翁地位受到挑战;部分下岗的产业工人存在着政治失落感和社会不公平感,党在他们中间的影响力减弱;包括农民工和新兴行业工人在内的新兴工人阶级,对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缺乏认同和支持。如何适应这些新变化,整合工人阶级内部的力量,进一步巩固和增强自己的阶级基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二是农民阶级分化和新社会阶层出现对进一步夯实党的群众基础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开放之后,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使农民阶级人数不断减少,同时催生了大量新社会阶层,并广泛分布在各种新兴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从根本上改变了党的群众基础结构和党联系群众的工作方式。特别是各种新社会阶层,随着其经济实力和地位的不断提升,其政治参与呼声不断增强。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党能否广泛代表各阶层的利益,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成为我们党迫切需要解决的又一个重大问题。三是社会阶层构成变化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挑战。计划经济体制下,党的基层组织依托严密的社会组织结构进行设置。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的分化使原来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形成的单一、有序、紧密的社会结构日益松散,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新的挑战。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不少农民工党员以及下岗和退休党员游离在党组织外,给基层党组织设置、党员管理等带来一系列新的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影响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效发挥。

  3.社会阶层构成变化对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新的挑战。一是对党的社会管理理念提出了新挑战。社会各阶层特别是新社会阶层经过长期市场经济的洗礼,其权利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传统的重管理轻服务、重处理轻预防等社会管理观念难以为继。如何根据变化了的社会阶层构成实际,树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政治制度相适应,与开放、动态、信息化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社会管理理念,成为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二是对党的社会管理方式提出了新挑战。当前社会阶层构成深刻变化的形势下,我们的社会管理方式还存在很多不符合、不适应的地方。如社会管理的手段单一,不善于运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不善于运用道德约束、舆论引导、心理疏导、社会工作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一些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适应,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等等。如何正视这些不足和问题,建立健全适应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要求的科学的社会管理方式,是我们党需要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三是对党的社会管理能力提出新挑战。社会管理能力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新时期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变化带来社会利益大调整的形势下,提高社会管理能力突出表现为提高党协调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的能力。改革开放之前,平均主义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不同阶级阶层利益关系相对稳定。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和利益结构的深刻调整,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新的复杂多样的利益矛盾和利益诉求。如何提高我们党协调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的能力,妥善处理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为社会营造一个和谐稳定发展的环境与机制,是我们党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适应社会阶层构成变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如何积极应对社会阶层构成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正确引导社会阶层科学合理分化,加快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是关系我们党长期稳固执政的一个重大问题,需要全党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提高党执政的能力与水平。

  1.以理论创新为牵引,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断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各阶层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动研究社会价值观念多样、社会意识多元对主流意识形态带来的挑战,充分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全面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根据社会各阶层思想价值观念不断变化的新特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通过广泛深入持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意识形态在多元价值观念、多元社会意识与思潮中的主导地位,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强大的理论和精神支持。

  2.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完善党的惠民政策,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引导社会阶层合理分化,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深入研究、准确把握社会阶层构成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不断调整、完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切实推动和促进社会阶层合理分化。通过不断完善党的惠民政策特别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基本社会政策体系,为我国社会阶层科学合理分化、加快形成“橄榄型”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提供有力政策保障。

  3.以基层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提升党对社会各阶层的协调整合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解决社会阶层构成变化带来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是提高党的社会阶层协调整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今后一个时期,要适应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新挑战,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总体要求,进一步健全社会各阶层利益协调机制,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社会各阶层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进一步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反映人民群众诉求的重要作用,不断拓宽各阶层的利益表达渠道,引导各社会阶层、社会利益群体和社会成员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要进一步健全矛盾调处机制,正确对待和及时发现阶层分化中出现的利益矛盾,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等方式,把各类矛盾有效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要进一步健全各阶层流动机制,不断深化户籍、人事、就业管理制度改革,打破一切不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增强社会阶层流动的开放性、合理性、公正性,为各阶层间相互流动尤其是底层人员向上流动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不断激发各阶层的创造活力。要着力加强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城乡基层党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在协调利益、化解矛盾、反映诉求、促进和谐等方面的重要基础作用。要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协调社会阶层利益关系、解决社会阶层利益矛盾、促进社会阶层和谐相处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断提高党对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协调整合能力,为我们党长期稳固执政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

                                    (责任编辑:吴宏英)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