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0年专题 >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先进典型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绚丽人生在歌声中绽放
——记民进会员、女高音歌唱家张礼慧
 
 


2009年,到三峡库区慰问库区老百姓


在歌剧“巫山神女”中扮演女主角,获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重庆市巴渝文学奖、上海戏剧白玉兰主角奖

  她,是重庆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优秀的歌剧表演艺术家,以精湛的演唱让观众领略高雅艺术和美声唱法的魅力,成为重庆歌剧艺术界获得我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项梅花奖的第一人,我国高等艺术院校院长获此殊荣的第一人,重庆市音乐家协会第一位女主席。

  她,继承了中国传统唱腔,又吸收了西洋美声的演唱技巧,能娴熟运用意、德、法、捷克及拉丁语演唱。唱腔优美舒展、高亢嘹亮而又细腻传神,赋予歌剧声腔艺术新的内涵和时代感,多次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奖,多次在北京、重庆等地举办大型音乐会。曾主演过多部国内外经典名剧,如《芳草心》、《江姐》、《波希米亚人》、《蝴蝶夫人》、《小野小町》等。

  张礼慧现任民进中央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重庆市文联副主席、重庆市音乐家协会主席、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

  乘着歌声的翅膀放飞梦想

  “邻居小孩学上老半天才会唱的儿歌,她只听几遍就能哼唱出它的调子来”。 张礼慧从小就展示出超常的歌唱天赋,更萌发了“要像磁带里的阿姨那样唱歌”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一直是学校“全能型体育尖子”的她,高中毕业后选择师从重庆群众艺术馆陈光远老师,开始正式学习美声唱法,于1987年顺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歌剧表演系。乘着歌声的翅膀,梦想从这里起飞了。

  张礼慧不知疲惫、如饥似渴地展翅飞翔着,以勤恳的学习换来一次又一次的成功。1991年,在重庆市歌剧院任独唱演员期间,年仅25岁的张礼慧出演江姐并一举获得成功。“那段时间的我只能用狂喜来形容,《江姐》连演40多场,场场爆满,连过道上都挤满了观众。”不久,她又带着《海的思念》第一次登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舞台,获得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专业组美声唱法第三名的好成绩,受到许多文艺团体的关注。一时间,她成了时常往返于北京、成都和重庆三地演出的“空中飞人”。然而,她却并没有放慢飞翔,为了飞得更高,她专程飞赴北京,师从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资深声乐教育家王秉锐,继续勤学苦练,挖掘自己在歌剧表演方面的潜力。天道酬勤,1996年,当她再次站在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舞台上的时候,已是信心十足,以一曲《故园恋》获得专业组美声唱法第一名,实现了自己的冠军之梦。1997年,张礼慧迎来了事业的又一个高峰。由她担任主演的歌剧《巫山神女》代表重庆参加北京`97国际歌剧舞剧年的演出,并在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和京、津、蓉等地展演,1998年获文化部文化新剧目奖,1999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羽翼渐丰飞翔在歌剧艺术的广阔宇宙间,张礼慧自信而从容,把目光锁定在了更高更远的方向。

  回到中国去,那是我深爱的祖国

  1998年,美国克罗拉多歌剧中心首次面向全世界招收歌剧演员,张礼慧成为他们执意邀请的对象。学歌剧的人都知道,当时只有在国外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歌剧艺术大氛围”。面对“学习正宗西洋歌剧”的憧憬,她放弃了自己在国内正春风得意的事业,远赴美国,成为班上唯一的中国留学生。不久就在一年一度的克罗拉多国际歌剧咏叹调大赛上,凭借在歌剧《蝴蝶夫人》和《清教徒》选段里的出色表演,战胜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名优秀选手,一举夺得金奖,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因为,此前还没有华人在该项赛事中获得如此佳绩。之后,她应克罗拉多歌剧院邀请,先后在歌剧《蝴蝶夫人》、《斗篷》、《波西米亚人》、《奥菲欧与尤莉迪切》、《修女安吉里卡》、《图兰多特》中担任女主角。

  特别令张礼慧终身难忘的是1999年4月初,朱镕基总理访美。在欢迎宴会上,作为留学生代表,她深情地唱起《我爱你中国》,令在场华人热泪盈眶。一曲唱罢,全场起立,热烈鼓掌。让在场的外国友人见证了华人的“团结、力量”以及“伟大的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在留学生活结束时,虽然已经在国外站稳了脚跟,但张礼慧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国外优厚物质待遇,放弃了国内其它文艺团体的邀请,放弃了商业演出的高额报酬,回到祖国。她说:“我已经历过所有我梦想的事情,那就够了。我知道,我要回到我的祖国,那是生我养我、有恩于我的地方。”

  回国后,张礼慧先后在众多大型歌剧中但任女主角,如《芳草心》、《江姐》,《巫山神女》等,由她担纲主演的歌剧《巫山神女》先后获得文化部新剧目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20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2009年,张礼慧获得我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项梅花奖。


  是民进会员就要有责任有担当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和重庆首位走出国门的歌剧表演艺术家,张礼慧对祖国,对家乡饱含着无限的深情,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了重庆歌剧艺术事业的普及和发展。

  为了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促进重庆音乐观念与国际接轨,她多次邀请范竞马、杨小勇、孙禹、朱迪斯博士等国内外声乐专家来渝讲学,先后随重庆市政府代表团赴澳大利亚“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德国“重庆—杜塞尔多夫友好城市”签字仪式演出,并受到胡锦涛主席的亲切接见。还在“2005年亚太城市市长峰会”上演唱主题曲《共同家园》,前驻美大使李肇星曾赞扬张礼慧为“中美友好大使”。

  作为艺术家,张礼慧不忘社会责任,她推掉报酬丰厚的商演,带领《江姐》剧组到三峡库区巡演,从不因到区县、小地方演出就敷衍了事。汶川地震发生后,张礼慧第一时间率队开展抗震救灾义演,组织收集上千首音乐作品汇集成册,取名《感动》。目前,该歌曲集已被汶川地震博物馆和重庆图书馆收藏。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张礼慧还关注“蚁族”生活,提出加快廉租房建设,改善“蚁族”居住条件建议等。在重庆市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中,担任重庆市重要文艺演出的主要演唱;在长寿区委、区政府举办的“张礼慧独唱音乐会”上演唱系列红色歌曲;在重庆市庆祝祖国60华诞的大型文艺晚会上献歌祖国……她走到哪里就把艺术享受和精神洗礼带到哪里。

  不管工作有多忙,演出的任务有多重,她还始终不忘自己作为一个政协委员和民进会员应尽的职责,多次深入基层、学校、厂矿、农村调查研究,积极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

  从舞台到讲台,绚丽人生更显光芒

  2008年,张礼慧离开了工作近20年的歌剧舞台,作为重庆师范大学重点引进的人才,调入音乐学院任院长,并成为该院的首任院长,从舞台到讲台,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她很快适应了新的角色转换,带领音乐学院全体师生,组建了交响乐团、合唱团、舞蹈团,并多次邀请国内外专家来院交流指导,举办师生音乐会,搭建了学术交流的平台,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使学院的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合唱团,多次出色地完成了教育部、重庆市委、市政府“唱、读、讲、传”重要演出活动,并在全国及全市的合唱比赛中获奖;交响乐团担任了重庆市“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的伴奏,得到教育部、重庆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领导的高度赞扬;学院的学生在“全市青歌赛”中,分别获得第一、二、三名的好成绩,这些成绩都成为音乐学院零的突破,学院的名声和影响力在全市乃至全国师范院校中得到很大提升,学院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她还致力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并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师范院校的特点,既抓尖子重点培养,又抓整体提高综合能力,培养“站得讲台、上得舞台”的社会所需人才,并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积极参与校内外的重大演出和艺术实践活动,走出了一条有鲜明特色的办学之路。2010年,重庆师范大学获评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关于艺术和艺术家,“我想说的是,艺术家首先必须是真诚和有社会良知的人!没有对生活对艺术的真诚,没有对周围人群深沉的爱,艺术就会失去魅力而沦为一种仅仅是服务于感官的东西,看起来很美却失去了灵魂”;“让我们共同守护高雅艺术这片净土。这其实是守护我们自己,守护自己尚有生气和灵性的内心。”这就是德艺双馨的张礼慧,一个用歌声歌唱艺术人生,绽放绚丽色彩的人。继去年喜摘“第二届中国梅花表演奖”之后,今年,她又先后荣获了重庆市十大女杰、重庆市十佳女文化工作者等多项殊荣。但如今的张礼慧依然耐得住寂寞,没有名人的张狂,没有功成名就后的浮躁,一如既往地低调着,塌实地在教育战线上继续奋斗着,用歌声抒发着自己的一片赤诚,用精湛的演艺谱写着璀璨的艺术人生,她正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在歌剧艺术的星空划出一道道绚丽的色彩。

(责任编辑:张政泽)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