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1年专题 > 2011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社会与法制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李卫华委员:关于加大政策支持,促进两淮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的提案
 
 

  安徽省淮南、淮北煤炭矿区(以下简称两淮矿区)是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和6个煤电基地之一,矿区面积达15013平方公里,涉及淮南、淮北、宿州、阜阳、亳州、蚌埠6市所辖的10区7县。根据国家发改委规划,两淮煤炭基地将建设成煤化工基地、煤炭调出基地、电力供应基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煤炭生产是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的过程,需要付出巨大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态资源代价。由于两淮矿区既是老矿区,又是发展潜力很大的新矿区,开采的范围迅速扩大,产量迅速提高,因采煤引发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是土地塌陷规模越来越大。两淮矿区经过50多年的大规模开采,已经形成了250多平方公里的塌陷区,塌陷深度在1.5米以上的达到120多平方公里,最大塌陷深度达21.3米。随着采煤技术的提高,煤炭需求的逐年增大,塌陷的范围会越来越大,经调查,两淮矿区塌陷面积每年以3万多亩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20年两淮矿区还要塌陷300多平方公里。二是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两淮矿区位于人口稠密的黄淮海平原,地表95%以上为耕地,塌陷后耕地坡度增大,加剧了水土流失,耕作层变浅,土壤中有机质减少,耕地质量和生产能力降低。各种地面建筑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因塌陷受损严重,许多村庄塌陷为大水面,且煤矸石、粉煤灰又带来二次污染,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带来了群众失地失业、生活困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2009年两淮矿区急需搬迁村庄250个,涉及15万多人,2010年经调查需搬迁村庄155个,涉及约11万人。据世界银行资料,发展中国家要彻底改善本国的矿山环境状况,需要拿出占GDP2%-3%的资金用于矿山环境保护,可见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的负担越来越沉重。三是出现的矛盾越来越多。由于采煤塌陷区治理牵涉面广,存在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和耕地保护的矛盾、采煤企业与被搬迁单位群众利益的矛盾、村庄搬迁安置点选址与群众意愿的矛盾,还存在着治理工程与新农村建设及相关工程衔接、失地群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个别地方由于问题突出,引起了群众投诉、上访,甚至出现群体事件。

  为了加强采煤塌陷区的治理,近几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建立完善治理机制,推进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治理,集中力量开展了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将淮南、淮北矿业集团以及皖北煤电集团近期及未来几年缴纳矿业权价款留我省部分,主要用于村庄搬迁和治理,仅此约可解决治理资金60亿。实施了“以奖代补”政策,省政府拿出2个亿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对2009年和2010年应急工程项目予以支持;组织编制省市2级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编制了采煤塌陷区土地整治重大项目,为对塌陷区实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在地方政府、采煤企业和塌陷区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两淮矿区塌陷区治理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由于塌陷区量大面广,积水率高,破坏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特别是治理工作牵动性强,涉及面广,许多问题靠地方难以解决,国家应高度重视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出台灵活务实的用地政策,在政策、用地计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以及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支持。为此提出如下四点建议:

  一是根据第二次土地大调查成果,对历史形成的塌陷面积,确认其现状,相应核减耕地保护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二是对历史形成的大量的塌陷区村庄搬迁用地指标由国土资源部在国家计划里予以单列,近3年安排5万亩农用地专营计划指标。

  三是对今后采煤形成的新增塌陷土地,在城市规划区内的纳入煤矿生产用地,在国家直管的圈外用地指标中予以解决;在规划区外,塌陷为水面的,由于仍是农用地,可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由于每年以3到6万亩的速度塌陷,面积十分巨大,塌陷的基本农田和耕地根本无法复耕,省内无法平衡,请国土资源部据实核减我省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耕地保有量。

  四是采煤塌陷区面积大,村庄搬迁和治理任务十分繁重,大多属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生态修复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符合中央拉动内需,扩大投资的政策要求,也是塌陷区人民多年来的迫切希望,请求将塌陷区治理纳入国家投资总盘中予以安排,以解决好长期形成的历史欠帐。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