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1年专题 > 2011年两会专题 > 民进中央提案、大会发言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关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结构优化的提案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使我们用相对较短的时间迅速提升了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愿望,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关注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010年,民进中央和北京师范大学就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联合了进行调研。我们认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在不同地区高校之间、在不同类型高校之间的差距过大。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地区性差距过大,具体表现在东部、中部与西部及沿海与内地之间存在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现象,影响高等教育事业的长期均衡发展。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经费的省际差距来看,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的“中部塌陷”现象尤为明显,一些中部省份如安徽的高校生均经费明显低于西部省份如甘肃和贵州的高校生均经费,极大地制约了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在不同类型高校之间差距过大。一方面表现在中央高校与地方高校在获取财政支持力度上的差异明显。自扩招以来,占我国普通高校90%以上的地方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经费及其占高校总经费的比例普遍下降。财政支持力度不足导致地方高校的经费收入过度依赖学费,学校的债务负担和家庭的学费负担加重。另一方面表现在“211工程”、“985工程”高校与其他高校在获取财政支持力度上的差异明显。在一批重点高校获得强大经费支持的同时,一些规模较小但有一定历史基础和特色的高校没有得到国家应有的财政支持。例如,脱离了原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部分行业特色大学,逐渐失去政策和经费支持,办学特色和比较优势也渐渐淡化和丧失,其结果是,高等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上趋于“同质化”,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培养匮乏。

   三是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未能很好地体现公平与效益兼顾,以效益为主的原则。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还比较粗放,国家对高等学校的经费拨款中比例最大的是对学校经常性费用的拨款(俗称“维持费”),这项拨款主要依据在校生和教职工人数,而忽视高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和整体办学效益的好坏,既看不出高校的实际成本行为,也反应不出高校之间的差别。因此,有的学校不顾师资和设施条件以及社会的真实需求,盲目设置专业和扩大招生,导致专业重复设置、学校不适当的“升格”,甚至争先恐后地设立新的高等院校。这样做带来的是高等教育投资分散、教学质量低、规模效益差等不良后果,给优化高教结构造成新的困难。

   四是高等教育资源使用效益不高。一方面,忽视资源的动态效果,资源分配一旦下去,就落户在一家、“静止”在一家,很少考虑怎样使资源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为更多的需求者服务,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还没有确立一套科学的高等教育资源使用效益评估标准。对高校来说,争取到拨款是最主要的,也成了一个根本目的,至于怎么用,用了之后能不能产生效益,基本没有什么有约束力的监督机制,造成资金的浪费。

   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结构优化,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中央政府对中西部地区高校的财政支持。

   针对高等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的地区性差距过大问题,尤其是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的“中部塌陷”问题,按照《纲要》精神,中央财政要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予以扶持,着重加大中央教育财政对中部部分省份的转移支付,重视从绩效和地区需求来构建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激励机制,从而缩小地区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情况。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研究生资助政策,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背景下,中央财政政策尤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校中社会经济背景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的倾斜,可以有力地促进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

   2、加大中央政府对省属高校及行业特色高校发展的财政支持。

   针对中央高校与地方高校在获取财政支持力度上的差距,要加快建立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高等教育转移支付制度,以毕业生流出数量为标准,对毕业生流出地区进行财政补偿,补偿额度应随中央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提高。世界上发达的高等教育体系大多实行分类管理,不论规模大小、历史短长,高校只要有自己独特的定位,办出特色,为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特有的贡献,就能获得政府与公众的认可。借鉴国际经验,中央和地方政府要注重通过重新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对高校的分类管理,例如,加大对行业特色高校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这些高校加快发展自己的传统和特色学科领域,为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培养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专业人才。

   3、推行基于标准驱动和结果导向的绩效制度,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一是要提高认识,改变长期以来高等教育机构重资源投入,轻效率的观念。

   二是要改变财政对高校的拨款模式。可根据绩效评价的结果建立相配套的拨款机制,使教育资源使用效率高的高校获得更多的财政支持,促进高校之间的竞争,有效提高高校的整体效率水平。

   三是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包括加强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探索建立高校理事会或董事会,扩大社会参与学校管理等。

   4、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按照《纲要》规定,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40%,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为此要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指标是人才培养质量,要建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生发展结果为导向、以可测评为目标的统一的高等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同时,还应建立一套客观、全面、系统的高校资源使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对高校资源使用效率进行评估,进而为政府部门改进高校财政拨款模式和高校自身努力提高效率提供现实的依据。

 

(责任编辑:夏赟)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