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1年专题 > 2011年两会专题 > 政协民进组快讯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冯骥才委员谈文化建设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于3月10日上午10时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主题是“政协委员谈文化建设”。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姜昆、吕章申、龙瑞、尹力、韩红出席会议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文化应该使人精神幸福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采访中表示,人的幸福是立体的、多方面的,有物质的幸福,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冯骥才说,文化要承担的责任就是使人们精神幸福,就是让人们充分享受一种文化,社会文化,所谓文化最终还是享受社会文明,文明的社会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心灵的东西,还要享受非常好的艺术作品,有创新的、高质量的艺术作品。现在经常提到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他认为精神的标准就是这样的标准。

  “文化产业化”伤害了文化的原则

  冯骥才表示,“文化产业”是一个名词,它有确定的、特定的内涵,它有特定的标准、特定的本质。“文化产业化”是一个动词,有些文化是不能产业化的,因为文化是精神性的,精神性的东西就没法产业化。

  文化产业化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使文化的产业超越它的界限,把不能产业化的文化产业化,一旦产业化了就必须按照商业规律来操作,它必须来追求商业的目的,就是利益最大化,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则会伤害文化的追求,甚至是文化的原则。

  对文化遗产保护要从源头记录

  近些年来,冯骥才一直致力于文化保护工作,他说,现在很多地方因为产业化思潮的影响,认为“非遗”就是一种资源,都往市场推,认为推了就是保护,推了就是发展。现在很多地方剪纸不用刀刻了,而是用机器压,皮影也是拿机器压。传统的工业的手工文明变成了现代的工业的机器文明,文明一改变,文化的本质又发生了变化。

  中华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华文化本身的多样性,但是进入市场后,文化的内涵没有了,文化里面丰富的内容没有了,成了一个商品的包装性的东西。实际文化的地域性没了,这也是文化的一个最大损失。 

  他表示,专家应该做源头纪录,比如长治地区的手工布老虎,在我们的大学里就有一个组,现在正在做这项工作。沿着黄河流域这五个省,在所有有布老虎的村庄里,基本是做70岁以上传承人的原始记录,用文字、照片、录音、录像四种方法进行记录,全入档案。因为保护文化遗产,不是我们现在拿它发财,而是要留给后人,要给后人共享。我们必须要让后人知道我们原来的东西是什么样子,它源头是什么样子。 

 

(责任编辑:夏赟)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