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2年专题 >> 2012年两会专题 >> 民进代表、委员风采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学者委员”蔡继明:“超前”与“超脱”

  9日召开的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16名全国政协委员就有关议题作大会发言。在委员岗位上已经15年、曾因建议“拆分黄金周”而名声大噪的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排在第11个发言。

  他在“完善惠农强农富农政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发言中,提出“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地制度改革”“建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等三点建议,赢得现场委员们的掌声。

  这些建议是蔡继明在前期陆陆续续走遍7个省调研、耗时近100天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政协大会开幕当天,他就提交了自己的6项提案和建议。其中,《关于土地管理法修改草案的修改意见》颇受关注,它质疑的是正在小范围征求意见的《土地管理法》修订草案。

  《土地管理法》修订工作背后涉及征地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公义乃至政治稳定的大局,是一个影响亿万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法律事件。在他提交的提案中,蔡继明对有关征地的依据提出修改意见。他直言,现行版本草案中提出只要列入城市规划的土地,政府就要征收;不仅如此,城市规划圈之外,凡是和公共设施相联系的土地也要由政府征收。这样一来,政府征地的依据就不是公共利益的需要,而是城市规划。他认为,“应该严格区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对于公益性的需求政府可以征也可以不征,而对于非公共利益的需求则坚持不能征地。”

  关于这些主张,蔡继明收到的并非都是支持之声,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他的观点有时颇为“大胆”,也十分“超前”。

  对此,蔡继明说:“政协委员提案就是该多些超前眼光!”

  蔡继明至今依然清晰记得,他的导师、曾经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知名经济学家谷书堂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这种当时被大肆批判的思想,却在十几年后的被写入党的“十六大”报告。

  对政协提案,蔡继明要求自己“超前”,而身份上,他却更喜欢做一个“超脱”的学者,不受太多利益纠葛羁绊。

  “我首先是一个学者,政协委员只是我的兼职工作。”说是兼职,但蔡继明在这项工作上似乎丝毫不吝惜时间,每年,他花在政协工作上的时间差不多达到100天,“每一个提案都是调研的结晶”。

  “学者和政协委员这两种身份的交叉,使学术成果能比较直接转换。”

(责任编辑:王强)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