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现任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校长,曾兼任民进海口市委副主委,海口市美兰区第四、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海口市第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海南省第四届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任海南省国家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海南省说课委员会理事、海南省教师职称评选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小语会常务副理事长、海口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海口市小语会副理事长、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海南师范学院兼职研究员、海口市兼职督学等。
一、热爱教育,付出真情与智慧
张莹说如果把今天的教育事业比作一棵枝繁叶茂、蓬勃向上的大树,那她是这棵大树上的一片绿叶。从一名普通的教师到获得“海南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模范老师”,在参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推进学校优质化发展的进程中,是优秀教育文化的根给予她源源不断的滋养,是教育改革的春风赋予她动力。
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当校长,她已经把教育的使命与职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无论是政治思想道德,还是专业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她不断给自己定出成长的目标,一切源于对这份崇高事业的诚挚与热爱。多年来,奉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和对教育规律的执着探索,严肃办学、严格管理、严谨育人有清醒的认识,坚决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纪守法,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兢兢业业,对教育、对学校、对老师、对学生充满真挚的爱,把“为了每一个孩子”作为办学的宗旨,在积极促进学校的全面优质发展中做好领头人。
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18年,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的工作,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与成长需求,善于通过各种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因素,对特殊学生倾注了更多的爱与关怀,关注他们的身心成长,做到循循善诱、孜孜不倦。多年来,她深深体会到班主任工作既是最辛苦的付出,也有最丰厚的回报。付出的是对学生细致的支持与关爱,获得的是如今桃李芬芳的成就与喜悦。随着教育发展的需求,2000年后她开始探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就读北京师范大学网络学院“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获得毕业资格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教书育人,作为学科专业的带头人,张莹积极承担课改实验教材的教学实践,尝试“自主、探究、对话”的学习方式,十分注重探索语文教育的本质,追求语文教学的高境界,全力促进语文学科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担任副校长到校长始终没有离开教学第一线,坚持上课、听课,为年青教师的成长铺路,乐于做教师的合作伙伴和学科教学的引领者。参与校本研训、主持课题研究,做好各级各类的专题培训,执着关注教与学的和谐统一,积极促进有效课堂与学生健康成长的统一,特别是在关注差异性问题方面做了长期的积极的有效的探索。研究的课题《师生交往中,言语与非言语行为有效的研究》获得多项国家“十一五”教育课题研究成果奖。执教《可爱的草塘》获得海口市中青年阅读教学观摩评优课一等奖,执教《林海》获海南省阅读教学观摩评优课一等奖。近十年在省内外上大型公开课、示范课共计多场次。其中,在海口市德育研讨会上《白杨》一课,在海南省小语会举办的研讨会上示范课《草原》、《我爱故乡的杨梅》,作为校长课堂教学估评的优秀范例上展示课《滴水穿石》等。
张莹认真对教学实践进行总结,《谈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语文教学与美的熏陶》、《激励与创新》、《由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思考相关的策略》、《“尊重”与“引导”如何统一》、《教师的精神家园——对新时期师德观念创新与师德素质的要求思考》、《静下心来做教育》、《教育理应使人更美好》等论文多次获得全国、省市一等奖。着力抓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品质的培养,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语文素质”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项目,2001年被列为市级重点课题。主持三项国家“十五”重点课题,两项已通过国家验收,《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被评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先进集体,她本人被评为国家“十五”教育课题研究先进个人;与邱淑慧老师合作的子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培养语文实践能力》通过国家级验收,曾获得海口市首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比二等奖。
担任主管教学的副校长8年,始终保持开拓创新的态度,全力以赴推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在抓管理创新、课堂实效、校本研训、课改“三项专题”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开设了以《我们的课堂在变》、《做自主发展的教师》、《新课程思想指导下的有效教学》为题的讲座,学校年年被评为“教学教研先进单位”。
作为海口市的优秀学科带头人指导教师,张莹在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中不遗余力,一大批青年教师茁壮成长,全校现有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20多人。个人曾获全国小语会“教研积极分子”、海口市“十佳教坛新秀”、“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优秀学科带头人指导教师”等称号,获得多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指导教师奖励。支教帮扶工作出色,积极承担省市教育帮扶项目,为贫困地区校长及教师专题培训做教育教学讲座多场次,为省贫困地区校长及骨干教师培训班、海口市校长培训班、澄迈校长培训班、琼中营根镇校长培训班开设专题讲座,出色完成省骨干校长和学科带头人帮扶工作任务。
张莹现在既是教师中的一员,更是承担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使命的校长,在职业操守上,以教师的道德标准严格规范自己;在管理素质上,要求能站在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校发展、尊重师生成长的高度思考和决策。校长的使命来自于人应有的尊重和对孩子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基负责。张莹获得的主要荣誉有:海南省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建功巾帼标兵、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海口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海南省优秀教师、海南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全国小语会教学研究先进个人、国家“十五”“十一五”教育研究课题先进个人、海南省优秀骨干校长、海南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等。与此同时,在教育帮扶和支教工作中全力以赴,获得了省市多方面表彰。
二、参政议政,肩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认真领会用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体系的精髓,不断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多党合作的政治理论的理解、认识,不断执行政策的水平和能力。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多党合作制度,履行作为参政党成员在美兰区党委领导下的工作职责,在工作中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党的领导保持高度一致。任职几年来,通过参加省、市、区人大代表培训和人大工作理论学习,对人民代表所担当的社会使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工作水平,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履行区、市、省三级人大代表和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神圣职责, 恪守“领导者就是榜样”的行为准则,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把读书学习作为精神追求、政治责任、生活习惯,从中获得个人道德的滋养和智慧的源泉。规范公共道德行为,保持良好的社会公信力,保持学习、反思、改进的良好工作习惯,虚心听取意见建议,接受工作中的不足,努力处理好继承与发展、规范与创新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指导教科文卫及社区工作中,以务实求新的态度推进各项任务的实施与完成。
深刻认识领导干部廉政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社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严肃执行行政经费使用制度,经费的使用拨付做到全力支持社区文化建设、“五大工程”建设、新农村建设、利民项目建设、统战工作和薄弱学校帮扶,不从中获取利益,不请客送礼,没有任何违反廉政纪律的行为。重点解决三江镇眼镜塘小学解决办学条件不足及提供学生免费饮用奶和演丰苏民小学灾后打井等突出问题。
在关心社情民意,帮助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尽责尽力,深入调研,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为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贡献。通过海南省第四届人大、海口市第十四届人大、美兰区第五届人大的意见、建议平台,分别就教育资源立法保护、教师待遇提高及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市文明及文化建设、学生交通安全保障等相关推进教育进步、社会文明等方面提交了建议、意见二十多条。在海口市人大代表论坛上就美兰老城区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和学校用地的立法保护做了主题为“教育规划用地必须与海口城乡发展规划紧密结合”的报告,引起政府、主管部门及社会媒体的关注;“学校、社区、主管部门联动,解决校园围边问题”的工作建议,提请政府及有关部门更加关注学生安全保障问题。积极参加三级人大代表视察活动,参加了市人大代表教育重点视察工作,对如何解决府城地区长期存在的校园环境及学位紧张问题提出建议意见,每年指导区人大教育专题视察,对改善现状提出建设性意见。在兼职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坚持民主、科学、扎实、高效的作风,正确处理好兼职与专职工作的关系,不顾此失彼。保持谦虚正直的品质,不忘为人师表之本质。
“静下心来做教育”是张莹一直以来坚守的信念。作为校长,秉承“促进每一个孩子终身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把积极创建海南基础教育办学的典范作为推动学校长远发展的动力,始终在追求理想教育与教育理想之间的实现途径。当教育成为使命时,唯有肩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