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2年专题 >> 2012民进总结表彰暨工作推动会 >> 榜样示范 >> 先进个人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教育时空的领头雁 教书育人的引领者
——记“双特”教师金哲民


金哲民

  金哲民是沪上屈指可数的“双特”教师,从教三十余年来,做教师悉心育人,桃李满天下;做校长文化管理,学校有特色。从语文学科的上海市特级教师,到把一所学校经营得有声有色的特级校长,他处处以身作则,时时率先垂范,引领着教师和学生,不断地发展。特别是创办奉贤区实验小学的17年来,他胸怀教育理想,以创业者的刚毅、改革者的无畏、创新者的睿智和教育者的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在挥洒汗水辛勤耕耘的同时,他也收获着丰收的喜悦,学校在他的带领下先后荣获全国和上海教育系统的诸多荣誉。 

  孜孜以求,硕果累累 

  金哲民曾在奉贤区教师进修学校干了11年。期间,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奉贤的每一所乡村小学,接触过各种各样、特色各异的校长和教师。通过大量的听课、评课、上示范课、举行专题研讨和讲座等活动,他积累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经验,并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他提倡教师要减少讲解、提问,增加学生提问、读书、讨论、质疑的时间,并潜心研究让学生如何提问和答问,其研究成果《教会学生提问和答问》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师》,为研究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提供了一条有效的经验。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作文训练序列,写成的《作文教学必须注意五个结合》被评为上海市小学语文优秀论文,2000年出版的《小学生作文辞典》更是他多年来探索的结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金哲民编纂的语文教学专著《智慧教语文》,现已成为奉贤地区语文教师必读的经典。 

  “向课堂教学要高效益”是金哲民教学的基本原则。为了“让每位教师得到发展”,他经常带领教研团队进课堂听课。记得有一次听课时,一位教师苍白的教学语言,老套的教学手法,沉闷的教学气氛,使他深刻地意识到这种几十年来一承不变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发展极其不利。想到这儿,他再也坐不住了,马上召集语文教师召开紧急会议,针对这节课当场进行点评和分析,并着手进行实验小学教师教学理念的改革。如今在奉贤区实验小学,老师们心中都有“五个优化”,那是他们课堂行为的指南,即优化教学内容,恰当挖掘教材的创造因素,让每个学生易于求新;优化教学环境,努力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敢于求新;优化教学结构,精心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便于求新;优化教学模式,科学化、艺术化、个性化地运用各类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善于求新;优化教学手段,巧妙运用多种教学媒体,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在金哲民的引领指导下,教学逐步向优质方向发展,学生的素质也由此而提高。 

  特色亮校,全面发展 

  保证质量抓特色,这是金哲民教育发展的思路。在他眼里,特色不是个别学生在某些方面有特长,也不是一两个兴趣班的开设,而是“先普及,然后在普及的基础上,个别学生再有所提高,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成长。” 

  “玩泥巴”是他抓住的一个教育契机。有一次,在学校花坛里一棵迎春花下,一群孩子围在一起,这立刻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们在干什么?他们被什么吸引了呢?金哲民走近后发现,原来有个孩子在玩泥巴。看样子他玩得特别专心,都没有发现有人在背后。上课铃响了,周围的孩子一哄而散。但这位男孩还是旁若无人地专注于他的“泥巴”。金哲民刚想上前提醒他,才发现这位男孩原来就是学校里“有名”的小于。“小于,上课铃声都响了!”这时的男孩并没有平时孩子做错事的慌张和害怕,反而还有些失望和恋恋不舍,小眼睛里全然没有了玩泥时闪烁的光芒。看着小于的身影,金哲民陷入了沉思:这个叫小于的小男孩,在班级里很内向,显得非常孤僻。上课时,一会儿发呆,一会儿做小动作,一会儿看窗外,学习成绩也一直落在后面。下课后他常常躲在旮旯里玩泥巴,弄的脏兮兮的,有时还会翘课。受他的影响,许多孩子也开始玩起了泥巴。 

  “仔细想想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不要将目光聚焦在他们的缺点上。”这是金哲民经常对老师们说的话。他的眼前闪现出小于在玩泥巴时那种专注的眼神。对!这就是教育的突破点!于是,他决定在校园内开展捏泥巴大赛,让全校的孩子们都参与到“捏泥巴的快乐”中去。一场“让泥巴活起来”为主题的现场捏泥巴活动在校园中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孩子们的作品让大人们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他还邀请有关专家举行了一次研讨会,专家们的精彩点评又让他看到了“黑黑的泥土”中闪现出的成功教育的主题。 

  金哲民认为学校管理者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要形成大教育观念,要给孩子们提供全面发展的机遇和舞台。学校由最初成立泥巴兴趣班,到一年一度的“快乐泥巴节”,继而发展为一门校本课程被固定下来。他还在学校建起了陶艺室,投资一万多元买回了电窑,将大赛中选拔出来的作品烧制成陶艺作品,作为孩子们的“成果”永久地保存下来。玩泥巴让全校都动了起来,“泥巴”课程引导学生“玩中动,动中学,学中想,想中创”,培养了学生的情操,并促进学校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的形成。学校已陆续开发了《让泥巴活起来》、《诗文诵读》、《国际象棋》、《绿色教育》、《求真教育》、《快乐学语文》、《我爱我家》七个校本课程。金哲民所企求的,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通过活动看到自己的成功,收获成功的喜悦和那份可贵的自信,并以此为载体真正兑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 

  无微不至,大爱无言 

  金哲民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的关爱,特别对孤儿刘张哗、徐晶晶,对失去父亲的孪生兄弟顾泉、顾舟等,他经常送去温暖,献上爱心。对患骨癌的残疾儿童汤诸虹、患血癌的池磊等学生不仅在经济上给予援助,而且在思想上激发鼓励,使他们成为自强不息的好少年。 

  那一年,汤诸虹不幸得了骨癌,病魔已无情地夺走了她的右腿,等待她的还有十八次的化疗,这个费用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金哲民得知后,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奉献爱心进行捐助,一周内,全校师生共捐款一万多元。当他捧着这笔钱亲手送到汤诸虹父母手中时,汤诸虹的父亲流着泪说:“这份情我们永远记在心,孩子在您当校长的学校里学习,真是幸运!” 

  金哲民非常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有一次,学校总务主任在班子会议上反映,学校新植的小草,接二连三被孩子们连根拔起。金哲民得知后微笑着说:“孩子们犯错可以原谅,不过教育很重要。”在升旗仪式上,他给孩子们讲起了自己小时候参加植树活动的经历,并告诉孩子们,小树苗和他一起成长,现在已经长成一棵茂盛的大树了,植物都是有生命的,和我们人类一起成长。 

  结果第二天,一些新植的小草还是有几棵被拔掉了。许多老师都说肯定是学校里那几个鼎鼎有名的皮大王干的,这些孩子真是无药可救了!也有老师说,把这些孩子集中起来“拷问”—下。金哲民闻讯后,的确把这些孩子集中起来,他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和他一起去种草。很快有的孩子埋怨道:种草真累!“种草的确没有拔草那么省力,你们知道学校园丁们维护绿化不容易了吧!”这时,有几个孩子主动提议:“校长,我们愿意做小哨兵,下课后就来保护小草”。这以后,拔草事件再也没有发生。教育需要智慧,更需要呵护小草般的温情。 

  团队引领,凝聚精神 

  教育是个世代延绵的事业。金哲民总是满腔热情地培养青年教师,为其尽快成长精心筹划,悉心指导,从各方面为他们创造条件。为了培养青年教师,他制订了青年教师培养“六三行动策略”,使他们拥有过硬的基本功,在教学中脱颖而出”。 

  他以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在文化浸润中推动教师的成长,促进学生的进步。他努力培植三类文化,即:智慧的干部文化、清高的教师文化、自主的学生文化。学校以“三类文化”进一步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学校品位。 

  一所成熟的学校,必须要有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干部队伍,智慧的干部文化就是学校的灵魂,以此凝聚成一种成熟的精神文化(思想文化),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他不主张以物质作为激励人的手段,他力求凝聚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形成了良好的精神氛围,才会达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境界。他要求干部要注重学习,“让读书象呼吸一样自然”,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观,采用项目负责制考验干部的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 

  他还十分注重学校教育科研的研究,主持了多项奉贤区重点课题,并连续三年荣获奉贤区教育科研一等奖。其中《校际结对教研中教师优势互补的案例研究》既是区级重点课题,又是市级子课题,奉贤区实验小学已与江海一小等8所小学结成资源联盟学校,通过精心策划校际联动的教研活动,促进结对学校之间的双向交流与互助,并以教师优势互补实现共建共享和共同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山高自有行路人,水深不乏破浪舟。”奉贤区实验小学在他的带领下创出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入“品”入“流”的办学理念,有“序”有“格”的规范管理,处处洋溢着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当你走进奉贤区实验小学的校园,那些流光溢彩的奖牌会殷勤地向您述说他励精图治、敢为人先的动人故事……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