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华同志系民进咸阳市委会委员、政协咸阳市六届委员会委员、咸阳文物司法鉴定委员会委员,现为咸阳博物馆文博副研究馆员,研究室主任。该同志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为人正直,作风正派。自从1986年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至今,在咸阳博物馆默默工作了27个年头,在这27年里,她爱馆如家,无私奉献,把火热的青春献给了无比热爱的文博事业。加入民进组织以后,她更是不忘自己的职责,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所从事的文物陈列、文物研究,还是文物鉴定、文物保护工作,她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
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中,利用工作间隙,组织文博支部民进会员开展讨论学习,每周将学习活动情况上报市委会,多次向市委会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撰写学习笔记2万余字,心得体会3篇,并经常和同事探讨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坚持以人为本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带动了一大批人自觉地投入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中来。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她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剖析自己,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念指导实践,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专技人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连续被评选为咸阳市文物旅游局先进个人,是文博系统的学术带头人。在文博战线上作出了突出贡献,2012年5月荣获陕西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07年全国等级文物数据库工作大规模启动,这是建国以来对各地文物的一次大摸底、大检索,咸阳作为全国的文物大市,藏品量5.8万件,在一年多时间里要完成如此大的工作任务,非常困难。刘晓华同志作为咸阳市文博专家组成员除了亲自主持参与咸阳博物馆馆藏等级文物1.5万余件的鉴定、数据库的文本登录工作外,同时还投入到咸阳13个县区等级文物的数据库工作中去。顶酷热,冒严寒,深入咸阳各地市博物馆、纪念馆,不论是从馆内的展出文物、库房文物,还是古遗址、古墓葬的露天石刻文物,每一处文化遗迹都留下了她往来的足迹。北部县区的部分文物库房由于通风不畅,气味难闻,几乎使人窒息,但她凭着对工作满腔的热情和极高的责任心,对所要鉴定的每一件文物从花纹、工艺、来源、时代特点科学甄别,综合评判,最后给予一个准确的级别。由于有了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满腔的工作热情,咸阳的数据库建设在全省的综合评比中荣获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刘晓华同志这几年主持参与的大型陈列有“秦咸阳历史文物陈列”、“西汉三千兵马俑陈列”、“碑石陈列”、“馆藏文物精品展 ”、“咸阳市打击文物犯罪成果展”、“佛教文物展”等。并配合陈列展出,根据不同的人群撰写出不同内容的讲解词。演讲稿《我爱咸阳博物馆》荣获省级一等奖;《咸阳文物魅力永存》荣获集体二等奖;《永远的咸阳宫》获优秀奖。
刘晓华同志是一个乐于工作、不知疲倦的人,她作为业务的带头人,知难而进,凭借着多年从事文博工作的扎实功底,满怀着对文博事业的激情与信心,倾注全部心血和精力,经常昼夜加班加点工作。在最短的时间里,先后完成了“杨家湾西汉彩绘兵马俑陈列”的内容设计及布展工作;《咸阳博物馆申报国家二级博物馆资料汇编》工作;《国宝档案》编委会关于咸阳博物馆“国宝文物”的文字、图片征稿工作;馆藏一级、二级精品文物的拍摄、文字撰写工作;咸阳市讲解员大赛演讲稿的撰写工作;《馆藏文物精品展》、《杨家湾西汉兵马俑》、《咸阳博物馆碑廊陈列》讲解词的撰写等工作。完成了《咸阳文庙保护立项书》、《咸阳明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项目实施意见书》、《咸阳石刻文物露天博物馆规划方案》、《咸阳博物馆免费开放最佳宣传推广资料汇编》等工作。刘晓华同志担任市文物旅游局司法鉴定委员会委员,凡是涉及到的田野文物及案件文物的鉴定工作,本着对当事人负责的态度,不管是路途多么遥远,还是环境多么艰苦,她每一次都要亲自察看现场,客观分析,并结合地望、地貌公正地撰写出供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司法鉴定报告。
作为咸阳博物馆的业务骨干,为了丰富博物馆的陈列内容,充分展示博物馆的精品文物,让更多的人了解展室文物的内涵,刘晓华同志主持编著了与佛教文物陈列相配套的《佛影留痕——佛教文物陈列展》及《咸阳杨家湾西汉彩绘兵马俑图录》专著。另外,还担任《咸阳文物志》青铜器章节10万余字的撰写工作,因在编写过程中成绩突出,被评为咸阳市文物局先进工作者。担任大型辞书《咸阳大辞典》的特邀编辑,承担撰写《文物》章节15万字的工作任务;担任《陕西省博物馆丛书(咸阳分册)》编辑,对咸阳市开放的29家博物馆、纪念馆的编撰从文字上做到了专业与通俗的完美结合,图文并茂,具有一定的可读性。除此以外,刘晓华同志还应邀在中央电视台、咸阳电视台、咸阳人民广播电台做过专题节目。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学术成就显著,本人被录入《中国当代文博专家志》。
刘晓华同志作为市政协委员、民进市委会委员,热爱民进工作,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工作,反映社情民意,认真履行委员的职责,建言献策,在改善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撰写20多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提案和社会调查报告,其中不少提案诸如《关于咸阳文物旅游的思考和建议》被推荐为政协大会发言稿;撰写的《关于抢救北部县区民间歌谣》的提案,得到了市文化局的高度重视,在“世界文化遗产日”活动中被列为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督办提案。《依托文物旅游资源 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建设咸阳特色小吃一条街》等获优秀提案,在社会产生较大影响,促进了咸阳文化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