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创新与进步

来源: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          发布时间:2012-11-06          作者:万丽芬

建言科技创新,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

  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

  为跨入世界创新型国家的行列,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这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民进中央高度拥护并围绕这一战略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工作。

  2007年换届后民进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深刻认识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要缓解国家在资源、环境、人口方面的巨大压力,就必须以科技作为出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严隽琪主席对此进行了深刻阐述。她指出,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关键,在于建设一个全面的创新型体系,这个体系必须包含丰富的内容和合理的框架。

  丰富的内容包括:一是由科学发现、技术突破、产品换代、市场开拓、制度变革等多个层次构成;二是由企业、学校和科研院所,国有单位和民营单位,大企业、中企业和小企业等多元主体构成;三是由人才、资金、制度等多种资源要素构成。

  合理的框架包括:一是各安其位,指各个创新主体、各种资源要素各安其位,各展所长,有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利益分配机制;二是该体系一定是开放的,人才、资金等要素资源进出通畅,可以流动;三是无隙衔接,特别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链条上要环环相扣人才、资金等各个要素之间,能够畅通地流动,保持活力,各个环节之间能够没有障碍、无缝连接;四是宽容与便利的社会文化环境,这既是指要营造一个宽容的创新创业氛围,倡导勇于创新、勇于竞争、诚信合作、宽容失败,使改革创新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同时要有配套服务,给创新创业者提供极大的便利。

  有了清晰的思路引导,民进中央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在几个关键点上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聚焦高校科研体制改革

  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科研工作更是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源头。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加大了创新体系的建设力度。通过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和“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高校的科研实力逐步增强,成果和论文的数量迅速增加,已占据了国内科研领域的半壁江山,质量上也有一定体现。但是在总体上,高校科研中具有世界水平的成果仍然不多,对国家实现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结构的贡献还不能令人满意。

  民进中央高度关注高校科研体制在建设创新型体系中的作用,围绕高校科研体制进行了一系列调研:2009年3月,民进中央调研组在清华大学座谈调研;同年4月,民进京津冀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座谈会在民进北京市委会召开;紧接着10月,民进中央调研组走访教育部科技司暨科学技术委员会,就“发挥高校科研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重要作用的政策建议”共同进行研讨。2011年3月,严隽琪主席前往湖北考察,与武汉大学等两所高校座谈;同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座谈会,邀请来自美国、日本和德国的著名专家学者就高校科技投入体制进行研讨。

  在开展一系列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民进中央从高校科研“做什么、怎么做、成果怎么用”这三个基本问题入手,对高校科研顶层管理的设计、项目和经费的管理、评价机制与激励措施、人事制度的改革、知识产权和科研设施的管理等提出了意见建议,向国家有关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注风险投资,鼓励大学生创业

  在创新体系建设中,风险投资不能缺席。风险投资是市场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它既能适应高技术高风险,又能适应科技创新链上不同的环节对资本特性的不同要求。它既是市场机制的引入,资金的引入、人才智力的引入,实际上还是机制的引入。不仅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也是一种制度的引进。

  严隽琪主席高度关注大学生科技创新,她认为,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科技创业,既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又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还有利于全社会创新体系的建设。在她的直接关怀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于五年前应运而生。

  该基金会以鼓励创业,完善创业环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等教育改革;激发创新潜能,造就创新人才为宗旨,通过多方面的探索努力,在创业项目资助、创业文化宣传、创业教育培训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效。截至去年底,基金会共资助早期大学生创业项目近500项,累计资助金额近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近13亿元。已有150多家企业原价退还资助额,近40多家企业销售额过千万元,15家企业获得市场风险资金的投资,并连续举办四届“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目前,基金会已积累了宝贵的运营经验,建立起较完善的组织体系和法律规章,形成了整套的标准化资助产品和严密的管理操作流程,还逐步锻炼出一支爱岗敬业、具有专业素养的管理团队。

  在实践过程中严隽琪主席发现,由于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体制和资金来源的限制,上海以外的大学生还不能被基金会的科技金融链和服务链所及。因此,她呼吁支持将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的经验和机制向上海以外扩展,在上海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尽快建立“中国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大学生科技创业需要的“天使基金”,以及探索支持早期科技创业的体制与机制。这些建议引起了国家部委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工作持续不断地在推进中。

  抓住难点,关注公益类科研机构

  中央部门属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支撑科学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自1996年中央部门属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试点至今,在加大科技投入和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经过多年的实践,必须要继续深化改革,切实解决体制机制、配套政策等深层次矛盾以及改革遗留问题。

  长期来,民进中央一直十分重视和关注中央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涉农类科研院所的改革与发展。2009年专门安排经费、组织力量就“中央公益类科研院所现行体制(机制)改革的经验、问题与对策”立项,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课题开展研究。2009年7月,由民进中央和中国林科院联合主办、中国林科院承办的“中央公益类科研机构机制创新研讨会”召开,旨在研讨和交流中央公益类科研院所的改革成果和经验,分析、梳理改革进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困难,研究、探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中央公益类科研院所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对策。会后产生的《关于深化中央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的提案》提出,适当调整和增加非营利科研机构和人员编制、继续加大科学事业费投入、加快建立公益类科研机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科学事业单位规范管理的立法进程等建议,以民进中央名义报送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得到科技部等有关部委的重点批复办理。

  此后一段时期,民进中央一直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创新型体系保持密切关注,不断在各种场合通过各类渠道鼓与呼。2012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对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提出了具体要求。

  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一深刻论述坚定了民进作为参政党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建言献策的信心,民进中央将一如既往努力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