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没有止境 永远向前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1-29          作者:


陈维亚

  作为我国目前执导大型开幕式文艺活动最多、声誉最高的总导演,陈维亚的各种文艺作品不仅为广大观众所熟知,更为广大观众所喜爱。

  陈维亚从小就被舞蹈、戏剧艺术所吸引。在安徽省淮北市文工团工作14年后,考入北京舞蹈学院,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2001年调入东方歌舞团。近20年来,他多次担任大型体育赛事开闭幕式、大型文艺表演总导演,表现出全面的组织协调能力、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高超的策划天赋,他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弘扬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旋律,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舞台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008年,陈维亚担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闭幕式执行总导演。他与张艺谋、张继刚密切配合,将中华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融入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中。出奇制胜的构想和精彩的安排让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成为历届奥运会最亮丽动人的一次,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用了“无与伦比”一词来评价。陈维亚认为,奥运会开幕式是“中国人在世界面前的盛大亮相和扬眉吐气”,既要表现中国五千年辉煌的文明史,也要表现当今中国的时代风貌和中国人的精神风貌,为此他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就在开幕式前9个月,由于过度劳累、过度熬夜,他突发严重脑梗塞住进了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经治疗病情稍有控制,不顾医生“脑梗复发率很高,有可能再度倒下”的警告,毅然恢复了工作,一直坚持到闭幕式顺利结束。由于执导奥运会开、闭幕式获得极大成功,陈维亚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金质奖章。

  2010年陈维亚担任第十六届(广州)亚洲运动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广州亚组委提出了“以珠江为舞台,城市为背景”,脱离体育场举办开闭幕式的新理念。这是近年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首次移师体育馆之外的一次全新尝试,作为总导演,他顶着巨大压力,带领团队发扬“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每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围绕“奇思妙想、中国气派、岭南风格和世界水平”做文章,为全球观众呈现了一场浪漫的城市行为艺术盛宴,勾勒了一幅活力四射的中国岭南风情画。

  2011年陈维亚执导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我们的旗帜》。为了把党的90年光辉历程在100分钟内充分展示出来,他带领专家冥思苦想、反复研讨,经过几十次调整,才确定最终方案。在编导过程中,他既注意把握全局,以党的旗帜标志时代的步伐,贯穿整台晚会的始终,抒发人民对党的情感;又重视细节,小到一句台词、一个音符、一个造型、一件服装都认真改进。这台晚会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艰难与辉煌,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广大观众的极高评价。


《秦俑魂》排练现场

  陈维亚在歌舞剧编导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与张艺谋合作,为意大利佛罗伦萨歌剧院编排著名歌剧《图兰朵》,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北京紫禁城太庙以及2008年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及台湾上演,轰动世界。还先后创作了《大梦敦煌》《情天恨海圆明园》等舞剧十余部;舞蹈《木兰归》《秦俑魂》等一百五十余个。大型广场文艺表演20余台。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文华编导奖、文华新剧目奖、连续四届“桃李杯”舞蹈比赛创作大奖、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一等奖、CCTV电视舞蹈大赛最佳电视舞蹈作品奖等各种奖项60余个(次)。

  2010年12月,陈维亚受邀为中国国家大剧院编排首部大剧院版舞剧《马可·波罗》,首演获得巨大成功。其编导的大型古典舞剧《中国舞蹈王朝》在美国纽约上演,被认为是“极成功地用舞蹈诠释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其编导的作品在欧美亚的30多个国家上演。由于成就突出,他以中国当代舞蹈家身份入选牛津大学出版的《国际舞蹈百科全书》。

  陈维亚热心环保和社会公益活动,经常深入院校免费讲座,指导舞蹈创作,多次为农民工和贫困地区群众组织义演,为扶贫、救灾、助学捐款捐物。尤其是奥运会之后,陈维亚以“奥运会导演”的身份参加各种讲座。

  陈维亚曾先后担任庆祝建国5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祖国颂》总导演、中国歌舞团大型歌舞晚会《秘境之旅》总导演、大型杂技剧《西游记》总导演、《西游记》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文华大奖》,成为至今为止杂技艺术第一个获得此项大奖的剧目。

  他还担任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第四届(澳门)东亚运动会开幕式总导演,连续出任2004—2006三届东盟国际博览会开幕式总导演,连续出任文化部四次春节电视文艺晚会总导演,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副总导演,2009年第五届(香港)东亚运动会开幕式总导演,2011年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开幕式总导演。

  “没有止境、永远向前”,是陈维亚对完美艺术的理解。透过他和他的文艺作品,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人物档案]

  陈维亚,男,55岁,民进会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相关链接]


从小迷恋舞蹈艺术


  1956年,陈维亚出生在江苏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上幼儿园时他就喜欢跟老师学跳舞。上小学时,又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宣传队。1969年,陈维亚父母被下放到江苏省泗洪县管镇公社的一个生产大队。“文革”期间,农村的文化生活非常单调。一天晚上,村头学校的土操场上挂起白色的银幕,县电影巡回放映队来放映了影片“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一般的农村社员不太感兴趣,但陈维亚的心灵却被深深地震撼了,喜儿、大春的芭蕾舞表演,让他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

  外面的风很大,电影放完后人们都回去了,放映员也收好银幕、将放映机装进木箱用自行车运走了,陈维亚的心却被搅得异常激动,他像一只雄鹰般在操场“盘旋”,思绪飞得很高很远,舞剧《白毛女》点燃了他心中的艺术之火、理想之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陈维亚开始“自学”舞蹈,“十字步”、踮着脚尖旋转的芭蕾,还想方设法找书学习理论知识。


舞蹈《海岛泉边》(右一为陈维亚)

  经过了10多年的历练,1984年,他和同事们自编自演的处女作男子群舞《矿工与阳光》一问世,就在华东六省市舞蹈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演出之余,他挤时间攻读专业理论书籍、背诵大量英语单词,甚至将考试要点贴满宿舍的墙壁,终于如愿以偿走进了北京舞蹈学院的大门,真正成为一个多面手的舞者。

不言自威的“大”导演

  旁听陈维亚的工作会议,发现他的话总是很少。在全过程中,不留心看,他决不像那个最核心的人物,甚至时时有被各个分支部门负责人的逻辑清晰、能说会道“埋没”了的感觉。

  他在会上说出的话很容易分类,通常是两种:一,问问题。都是到位的痛点,都很关键,而只要顺着他的问题延伸,各个环节的事情似乎就自然而然的呈现、展开、能解决了。二,插科打诨。乍一听,惊讶这人怎么如此随意,再一定睛,发现那往往是在与会者即将稍有倦意的恰到好处,或者,就是问题纠结时的迂回转折,而且,被他调侃了的人绝没有一丝恼意,嘴快的还随即跟他再来上几句更加随意的“对口”。

  陈维亚说,不是谁说的话多谁就是总导演,但最关键的话一定是我说,最后的方案一定是我定。同样,出了任何问题,最终的责任一定要我来担。大家的意见我一定会听,但最后的那杆秤一定在我手里。但主意大也是辨证的。首先要能听进去,还要能够听出弦外之音,人家说出一,实际他的意思在二、在三,要能听得出、听得懂。另外,表达能力、逻辑性、判断力、决策力、审美观等等,都要强。

  陈维亚做过太多的“大”事,“大”运会、“大”梦敦煌、“大”话西游、“大”制作,人们也都称他“大”导演……有如此经历的一个男人,气魄也越来越大。然而他说:我好像越来越恐慌,我总在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儿,认为自己很了不起,那是很愚蠢的。等我身后多少年,有人看过我的哪个作品说,“这是多少年前谁谁做的,真棒!”这才牛!

(责任编辑:夏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