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小艾灸 大作为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1-29          作者:


吴焕淦

  吴焕淦,上海市名中医。现任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市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会委员,民进上海市委员会医药卫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和民进上海中医药大学委员会主任委员。

  31年来吴焕淦从事针灸临床,继承与发展元代医家罗天益“灸补脾胃”、陆瘦燕“重胃气、肾气”、陈汉平“针灸免疫”之学术思想,凝炼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经验,提出“灸补脾胃,调和阴阳,疏调肠腑气血”治疗肠腑病症的学术观点。作为代表性传承人,他致力于传承陆氏针灸学术思想,“陆氏针灸疗法”已列入上海市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吴焕淦长期专注于艾灸的临床实践,探索“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优势,通过不断总结、推广,拓宽日益萎缩的灸疗,提高灸法的临床应用和地位。凝炼隔药灸、麦粒灸、天灸、化脓灸的规律,证实艾灸疗效及免疫调节的主要特征:整体性、双向性,实现艾灸临床疗效的突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开展灸法973项目研究,为灸法在临床深入广泛的应用和制定临床技术规范,并为灸法国际化打下基础。吴焕淦还创立了上海市“针灸溃疡性结肠炎特色专科”,“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技术”为全国百项诊疗技术推广项目,在全国推广应用。

  长期的临床工作让吴焕淦深切体会到中医针灸的博大精深,艾灸疗法的神奇疗效。在社会普遍重针轻灸的情况下,吴焕淦倡导灸法,推广应用灸法,带领团队从灸法理论到临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临床成果,并作为首席科学家中标首个国家973灸法项目。

  吴焕淦长期从事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肠易激综合征等病症的临床工作。作为一名针灸医学科研人员,他刻苦钻研、务实求真,全身心投入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就:200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2003-2004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4年被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届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医学(针灸学)领军人才,同年任上海市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带头人;2006年再次被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一届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同年被评为上海市领军人才;2007年任教育部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针灸推拿学负责人;2008年被评为教育部优秀学者,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网站建立了个人学术专栏,同年还被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2011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


参加研究生答辩

  作为民进上海中医药大学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他主动配合中医大党委、统战部及医院党委,积极开展党派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有思路有干劲,定期召集委员会成员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对党派组织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十分重视,发展重点是具有一定代表性、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政治素质好且具有一定参政议政和组织协调能力的骨干人才,通过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党委,以及中共上海中医药大学统战部的多次沟通,并在民进上海市委的协调和帮助下,除在三家附属医院发展新会员外,将发展工作重点安排在中医药大学校本部和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争取尽快成立民进上海中医药大学校本部支部和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支部。在吴焕淦等主委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近三年来,民进上海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共发展新会员14名(其中校本部2名),其中高级职称有7名,并且每年都会派送会员参加民进上海市委组织的中青年学习班以及党外干部高级培训班。民进上海中医药大学委员会也于2010年被评为民进全国先进基层组织。在民进上海市委的先进评选中,吴焕淦同志被评为会务积极分子。

  吴焕淦十分重视参政议政和信息工作,针对大学的工作,通过提案、双月座谈会和统战理论研讨会等方式,积极建言献策。近三年来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在民进市委及市政协会议上先后就名中医传承、中医药文化、针灸医学等方面向有关部门提出多份重量级的提案。其中“合理配置上海市中医药人才资源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诊疗技术”的建议,得到时任副市长杨定华的批示,后转为民进上海市委的提案并作为2007年大会书面发言,于2008年1月被评为优秀提案。2007年提出的“关于继承与创新中医药文化、规范中医药医疗市场的建议”作为民进上海市委2008年提案。“关于适当提高针灸治疗收费和推广使用一次性针灸针的建议”提交后不久,就收到市发改委的答复,表示要结合社会承受能力和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实际,适当提高收费标准。果然从2008年12月1日起,上海市调整了中医服务价格,针灸等部分项目收费有所提高,并全部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实行以后,患者反应平静,中医界更是普遍欢迎,认为此举有利于促进中医事业持续有效发展。“关于成立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的建议”,也被市有关部门采纳,制定、推出一系列促进上海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对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推动,受到了市政府、市政协、民进上海市委和大学党委的重视和好评。

[人物档案]

  吴焕淦,男,56岁,民进会员,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教授,市政协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相关链接]


“中医针灸”申遗的意义


  2010年底,中国申报的项目“中医针灸”,与京剧一起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曾经参与陆氏针灸疗法成功申报上海市和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吴焕淦对此感到非常欣慰和高兴。

  对于申遗成功,吴焕淦认为,中医针灸目前最大的难点不在于申报本身,而在于如何培养、继承和发展。对此,他解释道,中医的培养,不同于西医,特别依赖经验实践,不同流派也有各自的理念。师带徒、手把手教,是最理想的方式。这就造成现代的中医学生非常辛苦,他们在本科教育时,不仅要学文言文、学中医基础知识,还要兼学西医知识。之后到医院或研究所,选择导师和流派,继续学习。这样的好处是,现在的中医师基本都能用西医知识向病人解释病情,也可以结合西医的诊断,作为辅助。但是反过来,很少有西医学生熟悉中医,中医知识的传承比较局限。所以,想要成为名中医,需要很高的综合文化水平,需要真正对中医有兴趣,由衷地喜爱它。

  即便是这样,吴焕淦对中医和中医针灸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说,纵观近几年中医的复苏并非偶然,和国学振兴、古典文化保护等潮流几乎齐头并进。归根结底,得益于老百姓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对传统医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中医的有效性和养生保健作用也有了自己的判断。“追求高科技和形式逻辑的时代,并不意味着排斥古人优秀的经验和遗产。这也是申遗最本质的含义吧。”吴焕淦如此定义申遗的意义。


与石学敏院士等在第十二次中国科协论坛

立宏愿传承国粹

  吴焕淦从医以来,一直以他精湛的医术和爱心,耐心细致地为患者诊治。每年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找他来就诊的患者都是多方治疗无效的病人。有些病人不能在门诊时间前来,他便常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随到随冶,使病人满意而归。他应用特色隔药灸疗法,“艾灸、药饼、穴位”三者合用,或辅以针刺调理,大部分轻中度的溃疡性结肠炎可以缓解症状,克罗恩病患者可以控制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艾灸治疗,时常让诊室内烟雾缭绕,让他满身的艾味,但他从不介意,一切以患者的健康和利益为第一。诊治过程中,常主动询问患者的经济情况,在能达到治疗效果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为患者省钱。他还时常教导学生和下级医师,要体贴关心病人,要处处为患者着想。

  然而,当今许多患者对针灸疗法认识上的误区和上海一些著名针灸学术流派传承现状,让吴焕淦忧心忡忡:“上海,曾经汇聚了大量闻名遐迩的名中医,‘海派中医’是清末民国初年,形成于上海的医学文化现象,是近代中国医学史上中医学术发展的一大推动力量。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著名的针灸六大流派。而今,这些流派学术却渐渐被淡忘。更让人焦虑的是,长期以来,这些针灸流派的行医经验和学术思想始终未得到系统整理、分析、总结和验证。”

  为此,作为上海市政协委员,吴焕淦在2010年两会上递交“推进本市中医药流派传承的若干建议”与“海派针灸学术流派分析与传承措施”两项提案,并致力于梳理已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陆氏针灸疗法”。

  新医改方案出台后,给予了中医药更大的发展空间。吴焕淦坚信,包括针灸医学在内的国医国粹一定会在中国13亿人的卫生保健和医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夏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