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3年专题 >> 民进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 >> 榜样楷模 >> 先进个人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至诚至信 大爱无疆

  李亚威,女,民进深圳市委委员,国家一级编剧、著名导演,l956年9月出生,祖籍辽宁,13岁进入铁岭地区文工团,后考入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1994年调入深圳市文联,现为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面对彝族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现实威胁,李亚威许下了弘扬当地民族文化的承诺。从2000年至今,坚持13年扎根云南楚雄,用文字和镜头参与“抢救、挖掘、保护、弘扬”濒临消失的彝族文化,先后创作了20多部反映云南少数民族历史风情、人文风貌和时代风尚的优秀电影、电视、纪录片和文学作品。面对当地艰苦的拍摄和创作条件,李亚威坚守一个文艺工作者对作品质量的承诺。她不惜付出时间、金钱乃至健康的代价,视艺术为生命,对艺术精益求精,所创作品获得了众多国家级和国际奖项。面对楚雄当地乡亲的深情厚谊,李亚威践履“把楚雄当故乡、为当地群众多做好事”的承诺,竭尽全力开展物质帮扶和文化支边,多次拿出积蓄参与抗震救灾、扶贫帮困、兴办文化、改善环境、培养艺术传承人,与彝乡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被人们亲热地称为“阿俵妹”。由于事迹突出,李亚威先后获得深圳市文明市民·道德模范、深圳市“爱心大使”、深圳市三八红旗手和“楚雄荣誉州民”等荣誉称号。主要事迹如下: 

  一、面对即将消失的金子般的彝族文化,李亚威承诺:我要尽己所能,传承和传播彝族文化瑰宝 

  李亚威2000年5月受深圳市委宣传部的委派前往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创作以深圳已故扶贫干部臧金贵为题材的剧本。在楚雄,由于历史、经济发展的原因,彝族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处于濒临消失的境地。“一想到每天像金子那样消失的彝族文化,焦虑和不安就让我失眠。”正是这种文化自觉,让李亚威从此踏上了彝族文化抢救性记录工程这条漫漫长路。 

  为了兑现这一诺言,她坚持了13年。 

  13年来,李亚威放弃了个人的名利得失,走遍了楚雄的山山水水,即使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懈,先后创作了41集大型人文风情丛片《火之舞——告诉你一个楚雄》、62期电视栏目《文明的故事》、电影《你的钱匣子给了谁》、电影《油菜花开》、纪录片《腊湾舞者》和《中国有个暑立里》等20多部反映云南少数民族历史风情、人文风貌和时代风尚的影视、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走出了云南,甚至走出了中国,成为向外推介彝族文化的一扇窗口,被誉为“深圳特区和西部民族州联手推进先进文化的成功尝试”。 

  为了让民族文化后继有人、代代相传,李亚威还积极致力于民族文化传承人的挖掘和培养。2009年,李亚威在武定县“罗婺国际民歌节”上,发现了荣获“罗婺歌后”称号的16岁傈僳族女孩玛嘉加朵。李亚威惋惜女孩拥有良好的音乐潜质却没有更好的成长平台,于是把她带出大山,自掏腰包,对她进行全方位的培养,经过年复一年的雕琢打磨,玛嘉加朵已经成长为楚雄州民族艺术剧院彝剧团的主要演员。在2012“鹏城歌飞扬”星光十年音乐盛典上,玛嘉加朵以一曲《金银鸟》夺得年度十大金曲奖、最佳新人奖;央视“民歌中国”栏目、台湾东森电视台分别专题介绍了她的演唱艺术。除玛嘉加朵之外,李亚威在楚雄还资助培养了大批具有艺术天分和潜质的歌手、演员、影视导演和活动策划人。 

  二、面对当地艰苦的创作条件,李亚威承诺:拼着这条命,我也要保证作品质量 

  为了拍摄《火之舞——告诉你一个楚雄》,作为总编导、撰稿人、制片人及词作者的李亚威带领团队跑遍了包括彝、苗、傣、白、哈尼、傈僳等25个少数民族的50个乡镇、l40多个村寨,行程两万多公里。除了体力上的严峻考验,李亚威还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长达41集的片子,仅80万元经费,尽管不取分文片酬,经费缺口仍相当大。李亚威想尽办法,从深圳拉来30万元赞助,还将自己的8万元存款搭了进去,才算渡过了难关。 

  李亚威对艺术创作的精益求精,使得《火之舞》中97%的画面采用当年鲜见的同期声和原声对话,真实再现了彝族原生态文化。该片相继获得中国电视新闻奖、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等7项大奖。2002年7月,《求是》杂志社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举办《火之舞》研讨座谈会,与会专家认为该片“是李亚威艺术生涯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为了拍摄《中国有个暑立里》这部折射中国农村大变革的纪录片,李亚威花了整整十年时间,这部“十年磨一剑”的纪录片一举荣获了国内外l 0项大奖,包括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纪录片奖”、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长片十佳”作品奖、意大利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荣誉奖、“金熊猫”国际纪录片“亚洲制作奖”、“玉昆仑”国际纪录片“评委会特别奖”和“最佳导演奖”、俄罗斯《生态与环保杂志》最佳导演奖等等,该片还代表中国作品参加了第11届中日韩三国论坛,获“展播奖”。 

  三、面对当地乡亲的深情厚谊,李亚威暗许诺言:要把楚雄当做“第二故乡”,要多为当地群众做好事献爱心 

  13年来,她默默充当着“文化义工”的角色,为彝州创作拍摄了大量宣传文化精品,不仅从未获取分文报酬,相反还时时克扣自己,一再节衣缩食,将自己在深圳、广州拍摄广告所得,不断地贴补当地支出的不足。她的故事感动了同行,著名歌唱家宋祖英为《火之舞》义务演唱主题歌,深圳作家邓一光、摄影师徐红亮创作拍摄《荞麦花开》不取分文,书法家方斌、作曲家黎中信、演员野芒、剪辑师王茹等,都不计报酬地成为彝州文化传播的志愿者。 

  在大姚县暑立里村拍片期间,李亚威发现这个贫困村落三面环山,只有一条小道与外界相通,泥石流很厉害,经常出车祸,而且吃水贵如油,得从几十里外取水挑回村。在实地调查后,她专门给州里打报告,争取财政拨款20万元把水引上了山寨,接着又为村里争取经费,解决了修路的难题。 

  2006年5月,李亚威在武定县老木坝村拍电影《油菜花开》,看到村里找本像样的书都难,恰好收到从深圳汇来的2.1万元稿费,马上捐出来为村里建了文化站,而此时她自己在深圳按揭房子的尾款还没有着落。在她的感召下,深圳、昆明的艺术家纷纷跑来为这个文化站捐赠电视、DVD及各类书籍。 

  2012年1月,李亚威带着电影《荞麦花开》摄制组,来到武定县白路乡选景,看到村寨风景优美,但卫生状况极差,便和深圳爱心企业家联手出资,以“首届乡村环境卫生评比大赛”为平台,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当500至6000元不等的奖励方案一公布,村民积极性高涨,男女老少齐参与,从河流清淤、森林除污、村寨保洁到个人卫生,短短半年,全村环境卫生大变。 

  李亚威坚持与民同甘共苦、为民分忧解难,以物质帮扶和文化支边的爱心行动,践履了她把彝州当故乡、视彝家群众如亲人的心中诺言,彰显了一个深圳市民对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的赤诚大爱。她把“助人者最乐,行善者最美”的深圳观念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助人不遗余力,行善不图回报。她是继丛飞、郭春园、孙影之后,对深圳城市大爱的又一次延续和拓展,是深圳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的生动例证。 

  李亚威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和《深圳特区报》分别以《彝山人民的好“表妹”》、《13年李亚威从深圳到楚雄,用镜头记录彝族文化——让好东西活下去》和《彝族火把照亮她的人生》为题,对李亚威事迹进行了长篇报道,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新浪网、搜狐网、中国文明网、中国文艺网、大洋网等国内众多网站纷纷予以转载。深圳本市媒体报网台互动,对李亚威事迹进行了深入、立体、全方位的挖掘和宣传报道。2013年4月、5月,云南楚雄和深圳两地分别召开了李亚威先进事迹座谈会;5月8日,云南省文联、深圳市文联联合发出《关于向“最美爱心艺术大使”李亚威学习的倡议书》。今年3月,民进深圳市委会邀请李亚威为全体女会员作《如何叙事:纪录片的人文精神》专题讲座,大家一起观看了《中国有个暑立里》,女会员们受到极大震撼;5月,市委会向全体会员发出《关于学习李亚威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6月25日,市委会组织召开了李亚威先进事迹座谈会。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