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4年两会专题  >  大会要闻

冯骥才:我对文化遗产保护忧大于喜

发布时间:2014-03-10  来源:《民主》杂志社

放大

缩小

记者会现场

  3月9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举行主题为“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记者会。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原副主席冯骥才等5位政协委员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冯骥才在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

  谈到文化遗产和古村落保护问题时,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原副主席冯骥才说:“我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是忧大于喜,我是心怀忧虑。”冯骥才表示,一方面,党和国家对传统村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一个民族特别是时代转型时期精神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对这一点是完全清醒的,而且保护的态度是坚定不移的。最近十多年来,我们的成绩有几个方面:一是人大公布了非遗法;二是有了法律保护;三是国家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对于自己的文化家底基本清楚了。从2006年建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到现在已经审了3批,国家一级的名录有1219项,省一级的名录有8500项。

  “非遗法公布了最起码3年以上的时间了,谁见过媒体公布了一例执行非遗法的案例?没有,没有人执行,谁执行?这么多文化处于濒危状态,受到破坏,没有执行的案例,坦率来说,全国人大审批了,没有执行的,就是一纸空文。” 冯骥才认为,有关政府部门、执行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不作为,是我们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大问题。中央再有决心,没有人落实是不行的,必须坚决落实。

  “很多村落放在那儿,没有人管,没有经费,没有监督的标准,没有保护的标准——实际上审定标准、保护标准、监督标准是一个标准,也没有村落的发展规划,就等着它消亡。所以,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这样一个可以称作保护体系的几个方面,我是喜的,但是后面说的问题,我是忧的,我是忧大于喜,而且忧大大地大于喜。”冯骥才说。

作者:姜文净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