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4年两会专题  >  聚焦代表和委员

言恭达委员:城镇化,应更重视城乡文化一体化

发布时间:2014-03-13  来源:中国江苏网

放大

缩小

  中国江苏网3月12日讯(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志宏 易保山罗鹏)“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有利于我们在城镇化进程中打破城乡文化二元结构,逐步弥合城乡文化发展鸿沟,实现城乡文化共建共享和一体化发展。”谈及今年两会政府报告中的“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认为,应该更加重视城乡文化的一体化建设。

  “推进城镇化,不仅仅是要把农村居民的身份户口转为市民,让他们进小区、住楼房,更重要的是促进其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言恭达委员表示,在生产生活方式中,人的精神文化活动居于中心地位,“缺失文化建设的城镇化,缺乏精神文化的生活,就不是完整意义的市民生活。”

  事实上,在调研中,言恭达委员发现,即便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领先的苏南地区,其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仍然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文化设施尚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居民文化活动参与意识不够,文化活动圈子小、狭窄,文化冲突明显等等。

  “现在很多乡村虽然有了健身广场和文化活动室,但是仅能满足部分群众的文化需要。”据言恭达委员介绍,在对苏南某市3个农民安置小区的调查中发现,有近6成居民认为社区文化硬件设施不到位,超6成居民表示,自己的主要文化活动方式是在公共活动室打牌、搓麻将,或者在小区内聊天。

  与此同时,调查还发现,近8成居民都很少参于社区文化活动,而社交方面,则仍多侧重于以血缘和地缘关系的联系,喜欢跟同宗、同族或同村的人集聚,与社区其他村落的居民不相往来,同一安置社区内的居民缺乏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而部分居民由于非农生产方式转换的艰难,生活陷入贫困,再加上大量务工人员的涌入,安置小区里传统现代、城乡、本地和外来等各种文化之间冲突明显。

  为此,言恭达委员建议,政府应加大投入,进一步建好文化馆、图书馆,综合性文化站等农村文化服务设施,继续挖掘保护好地方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乃至历史文化遗产和农村山水风光等乡土文化资源,让它们既成为融合区域文化精神的纽带,又成为农村吸引城市资金和项目、促成城乡文化交流的载体和媒介,实现城乡文化的互动与交融;建立城乡文化帮扶责任制,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如鼓励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面向农村提供网点服务、流动服务,鼓励电影、演出院线向乡镇延伸,支持演艺团体深入基层和农村演出等。与此同时,要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起来,增强农村文化的造血功能,并开展有关城市文明教育活动,帮助安置区居民尽快融入城市文明。

作者:     责任编辑:施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