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5两会专题  >  民进中央提案和大会发言

关于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益的提案

发布时间:2015-03-02  来源: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

放大

缩小

  发展繁荣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该以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经过多年的大手笔投入,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然成型,多地新建了一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然而,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的闲置浪费同样触目惊心。

  一是大型剧院的适度建设是繁荣文化艺术事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但是盲目上马往往导致的是资源的大量闲置与浪费。据报道,某大剧院,有可容纳1000余人的大剧场,但今年3月至6月,安排演出场次为零。从全国看,除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的大剧院外,国内许多剧场处于经常性的闲置状态。剧场的经营是一个世界性的管理难题,加之剧场本身是带有公益性的基础文化设施,需要“养”,所以建设超大剧院需要特别的慎重。

  二是社区文化点(站)、乡镇文化室最能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共”属性。但是,缺乏人气的社区文化点(站)、乡镇文化室只能是应景之作。某街道综合文化站,有棋牌室、书报阅览室等7个活动室,规定活动时间是9∶00到18∶30。看起来周边居民似乎可在其中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但里面却空无一人。有些基层文化站、文化室成了挂牌的站房而无具体形态,有的被挤占挪用,有的资料残缺、设备老化、器材不足……部分乡镇、村社文化站室陷入“空闲”窘态。

  三是农家书屋本意是要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但“中看不中用”的农家书屋也只能是形同虚设。大多数的书屋,根本没有适合农民阅读的实用书籍,却摆着《英汉词典》、《资治通鉴》等大部头书籍,甚至是被誉为世界上最难懂的哲学论著《逻辑哲学导论》。调研中发现某农家书屋2014年1至5月份,全村仅有6人次借书登记;某市273个农家书屋,自建成以来借阅人次低于50人次。

  富丽堂皇的文化设施却成了“聋子的耳朵”,究其原因不外乎供需不对等、管理不到位、服务待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好本身不是目标,用好才是根本。已建和新建的公共文化设施,必须把内容建设提到应有高度,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真正做到平台、渠道、内容一体。为此建议:

  一、让百姓表达想要什么、知道能用什么——建立公共文化需求表达和决策参与机制。文化管理部门要通过调查研究、接触公众代表、人民代表大会等多种方法,广泛调动和汇聚民智民力,形成市民文化需求表达、意见搜集和公共文化决策参与机制,改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诉求目标错位、需求结构不对称现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二、让官员掂量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听证、评估考核体系。一是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论证、听证制度。二是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绩效社会评估体系。以公众感知为重点,科学合理设计指标体系,主要应突出群众参与率和满意度等方面。委托专业的第三方社会组织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估。三是将社会评估与目标考核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党政机关公共文化事业专项目标考核体系,将社会评估直接引入,并占一定权重。进一步完善改进目标考核方法,通过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市民参与检查考核,开展社会调查,公布评估结果,新闻媒体监督等方式,提高考核评估的科学性、客观性和监督的有效性。

  三、让政府明白什么该管、什么该放——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责任,但并不代表一定要由政府来提供。一方面,鼓励国家投资、资助或拥有版权的文化产品无偿用于公共文化服务。另一方面,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