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5两会专题  >  民进中央提案和大会发言

关于缩小政策落差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提案

发布时间:2015-03-02  来源: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

放大

缩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完善区域政策,重点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三大战略。调研发现,河北与京津长期存在的政策落差,已成为阻碍三地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当前的主要问题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率先突破的重要领域,如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为例:

  一是科技创新优惠政策落差进一步拉大。2014年12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天津、湖南长株潭以及东中西部一些地方,依托国家级高新区再建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绵阳科技城,推广实施4项先行先试政策;围绕鼓励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支持设立适应科技企业特点和需求的保税仓库等,研究推动在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新的政策试点。如此,北京、天津都建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享受国家对科技创新领域先行先试的各项优惠政策,聚集更多的科技创新资源。相形之下,河北又形成新的空白,势必重新拉大京津冀在创新园区发展的差距,影响协同发展的实施效果,也不利于京津冀区域内正在启动的科技创新协作(诸如中关村在河北建设分园、分区,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在河北建立的孵化基地等)。

  二是河北生态涵养区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困难。京津冀是一个唇齿相依的生态系统,其中河北作为生态建设主区,为支撑起京津冀这个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但当前,河北的生态涵养地区面临较大困难,区域内环境保护、生态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地方财力不足,难以更大力度投入生态建设;河北省生态建设的扶持政策较之北京、天津城市边缘的生态政策扶持力度差距较大。如,现在人工造林国家每亩补贴400元,远远低于每亩1500元的实际需求。而相邻的北京市财力充足,在有限造林任务中加大投入,有的平原造林项目每亩财政支持在2.6万到3.5万,抬高了树苗价格,也影响了河北区域内农民造林积极性。

  三是京津保生态过渡带亟需调整定位和土地政策支持。京津保生态过渡带主要包括保定市全部平原县,廊坊市全部、沧州市、石家庄市、衡水市北部部分县,东西长339公里,南北宽271公里,总面积6371.5万亩。该过渡带处于特殊的区位和地理环境,是京津冀区域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其治理效果直接关系到京津大气、水域环境的改善。但,多年来本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为农产品主产区,不少县市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区域内规划保护林地仅为12%,水资源、森林资源不足,绿化投入机制不健全,需要政策支持和调整。

  问题的根源,一是两大直辖市具有独特行政资源,兼得国家扶持政策优势,而河北作为承载区,服务多于合作;二是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区域内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足,以及三地享受国家不同产业政策而产生的较大落差,严重制约了生产要素的有效流通, 三地发展不平衡加剧的趋势一直未根本扭转。如不尽早补齐短板,三地协同将受到掣肘,也将导致京津都市臃肿、生态恶化进一步加剧。

  二、几点建议

  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强政策统筹,在河北相应区域、领域内实施京津对应的政策,逐步缩小三地政策落差,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1.借鉴京津科技创新优惠政策,支持河北建立国家自主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

  基于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三地科技及产业合作迫切需求,尤其是在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任务非常艰巨,特别需要创新驱动,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合理分工、集约化发展,加快建设京津冀经济圈未来发展的重要支点,为我国经济均衡发展提供新的战略通道,建议在北京、天津都拥有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背景下,选择河北保定高新区为依托,以环京津的承德高新区、秦皇岛区开发区、唐山高新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燕郊高新区、固安高新区、石家庄高新区、正定新区为支点,建立国家自主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列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序列,更好地衔接京津冀的产业转移和协作,形成协同创新发展势态。

  2.借鉴退耕还林、国家大江大湖治理等政策,支持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和河北生态涵养地区建设

  一是对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加强功能定位调整和土地政策支持。首先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亟需调整,并在建设用地方面采取特殊政策,增加生态用地,相应减少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在重要湖淀周围、河流及交通干线两侧、城镇近郊划定生态红线;对生态建设占用耕地的,不计入地区耕地调减规模,不计入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考核,对农民因生态建设降低收入部分,参照退耕还林的政策给予一定补偿,继续执行已享有的国家种粮补贴等优惠政策;在白洋淀、衡水湖这两大生态建设重要支点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方面,建议比照国家大江大湖治理政策,将其列入治理修复专项申报,并在周边企业的转移、群众生产损失方面拨付专款补偿,以利于区域内推动退耕还水、成片林地建设、恢复湿地等生态建设。

  二是将张承地区设立为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特区。在该区域内确立以产业换生态的机制,实行有差别的产业政策,制定鼓励类产业目录,通过项目安排、产业转移、产业扶持等方式,加大绿色项目投放,促进绿色优势产业发展,以经济的绿色发展赢得生态建设的持久发展,争取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

  3.借鉴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相关政策,扶持区域内贫困地区发展

  环京津贫困带、燕山―太行山和黑龙港流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区域内发展的塌陷区,及三地发展不平衡的例证,应作为协同发展的重点问题来解决。

  为此,建议参照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相关政策,按不低于西部地区投资补助标准,加大对河北贫困地区、蓟县贫困山区等地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的扶持力度,主要是:加大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贫困地区地方标准财政收支缺口;中央财政用于节能环保、新能源、教育、人才、医疗、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方面已有的专项转移支付,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中央财政性投资投入力度,向贫困地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领域倾斜,提高对该区域公路、铁路、民航、水利等建设项目投资补助标准和资本金注入比例;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贫困地区县以下(含县)配套资金。通过协同发展,真正让强者更强、弱者变强。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