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5两会专题  >  聚焦代表和委员

张志勇:教育政绩观成重大挑战

发布时间:2015-03-03  来源:腾讯教育

放大

缩小

  编者按: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教育问题仍然会是“两会”期间,民众关心的重点问题。民进会员、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先生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每年都写“两会议政”的系列文章。今天我们向大家推荐的是“2015两会议政“的第一篇文章,希望引起读者朋友的关注和讨论。

  张志勇:政绩观问题仍然是中国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

  2015年年初发生的两件事,也许会记入史册:一是上海市在全国31个省市中率先放弃年度GDP增长指标;二是国家体育局违犯中央巡视组有关整改要求,擅自出台继续设立全运会金牌激励政策的指导意见,受到有关部门的严厉批评,并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上海市的举措,可谓是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的典范;国家体育总局的做法,则切实反映了我国各个行业转变政绩观之艰难。

  多年来,我一直大声疾呼尽快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虽然在局部、在某些方面有所进步,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影响教育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2010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出台地方政府教育政绩考核办法。很遗憾,时间过去了将近五年,这一办法仍然不见踪影。在任何一个举国关注的民生系统,很难想象仍然像教育系统一样,至今没有明确的科学的教育政绩考核办法,或者说,至今对一个地方教育做得好坏,没有一把权威的正确的科学的评价标尺。

  在这里,我再次向全国教育系统大声疾呼:请不要再用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锁链羁绊孩子的健康成长了,解决教育政绩观问题已刻不容缓。

  一、教育政绩观问题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系统性

  教育政绩观问题事关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道路问题、旗帜问题、方向问题、科学问题。

  只有解决了教育政绩观问题,才能真正解决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问题。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历来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立德树人,可是片面的仅仅以追求升学率为标志的教育政绩观,只重视升学需要的文化课程的教学,从根本上就把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虚化、弱化、边缘化了。

  只有解决了教育政绩观问题,才能真正解决教育系统的依法治教问题。我们喊了多少年要依法治教,可教育系统普遍存在的教育违法现象,诸如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不保护青少年的睡眠时间,等等,人们对此大多采取视而不见的冷漠态度,说到底,是考试评价的指挥棒使然。

  只有解决了教育政绩观问题,才能真正解决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问题。教育是一门科学,教育是有规律的,但长期以来教育系统向教育科学要质量的意识始终非常薄弱,而向时间,或者说向加班加点要质量的意识却始终甚嚣尘上,这都是由应试本位的教育政绩观所决定的。学生的负担过重问题,从根本上说,不是什么学生负担轻重的问题,而是一个教育科学问题。在应试教育本位的教育政绩观驱使下,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永远无解。

  只有解决了教育政绩观问题,才能真正解决人民群众的教育公平问题。强调教育公平,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最重大的教育发展战略选择,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在解决人民群众有公平的入学机会,保障所有困难家庭的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重大成就,但是,入学机会的公平只是教育的起点公平,教育的最重要的公平是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这才是教育的实质公平。不能不承认,由于应试教育的政绩观作怪,我国教育资源的配置,从学校教育系统的资源配置,到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配置,都在向升学有望的少数孩子倾斜,这种教育资源配置严重破坏了我国中小学生教育的实质公平。

  只有解决了教育政绩观问题,才能真正解决人民群众教育的根本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的子女上学不是目的,上有用的学、上有价值的学,上人民群众能够就业谋生的学,上人民群众终生幸福的学,这才是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根本目的。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说到底,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教育权益。

作者:     责任编辑:赵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