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5两会专题  >  大会要闻

缩小京津冀政策落差

发布时间:2015-03-10  来源:北京日报

放大

缩小

  “河北与京津长期存在的政策落差,已成为阻碍三地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民进中央在提案中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强政策统筹,在河北实施与京津对应的政策,逐步缩小三地政策落差,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两大直辖市具有独特行政资源,兼得国家扶持政策优势,河北作为承载区,服务多于合作;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区域内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不足,严重制约了生产要素的有效流通。若不尽早补齐短板,京津都市臃肿、生态恶化进一步加剧。”提案直指问题根源。

  扭转三地科技创新政策落差拉大趋势

  据介绍,北京、天津都建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享受国家对科技创新领域先行先试的各项优惠政策,利于吸引更多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相形之下,河北没有,这在原来基础上又形成新的空白,势必重新拉大京津冀在创新园区发展的差距。”

  民进中央将“支持河北建立国家自主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作为缩小这一落差的解决方案,建议在北京、天津都拥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背景下,选择河北保定高新区为依托,以环京津的承德高新区、秦皇岛开发区、唐山高新区等高新区为支点,建立国家自主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列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序列,更好地衔接京津冀的产业转移和协作,形成协同创新发展势态。

  生态扶持政策短板待补

  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唇齿相依,在很多人抱怨河北污染影响京津的同时,却忽视了河北在相关政策上与北京和天津的政策落差。

  河北生态建设的扶持政策较之北京、天津城市边缘面临很大的差距。比如,现在人工造林国家每亩补贴400元,远远低于每亩1500元的实际需求。而相邻的北京,平原造林项目每亩财政支持却高达2.6万元到3.5万元。

  京津冀生态过渡带也亟须调整定位和土地政策支持,包括保定、廊坊、沧州等市县在内的过渡带的治理效果与京津大气、水域环境改善紧密相关。“但多年来本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为农产品主产区,不少县市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区域内规划保护林地仅为12%,水资源、森林资源不足,绿化投入机制不健全。”提案指出。

  调整土地政策 完善功能定位

  针对生态政策短板,提案建议,借鉴退耕还林、国家大江大湖治理等政策,支持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和河北生态涵养地区建设。

  对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加强功能定位调整和土地政策支持,在建设用地方面采取特殊政策,增加生态用地,相应减少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在重要湖淀周围、河流及交通干线两侧、城镇近郊划定生态红线;对生态建设占用耕地的,不计入地区耕地调减规模,不计入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考核,对农民因生态建设降低收入部分,参照退耕还林的政策给予一定补偿,继续执行已享有的国家种粮补贴等优惠政策。

  民进中央进一步建议,可将张承地区设立为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特区。在该区域内确立以产业换生态的机制,实行有差别的产业政策,制定鼓励类产业目录,通过项目安排、产业转移、产业扶持等方式,加大绿色项目投放,促进绿色优势产业发展,以经济的绿色发展赢得生态建设的持久发展,争取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

  加大对贫困地区扶持力度

  “环京津、燕山―太行山和黑龙港流域还存在着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这成为区域内发展的‘塌陷区’,是三地发展不平衡的例证。”民进中央建议,把发展特别贫困地区作为协同发展的重点问题来解决。

  民进中央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参照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相关政策,按不低于西部地区投资补助标准,加大对河北贫困地区、蓟县贫困山区等地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的扶持力度。

  具体包括:加大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贫困地区地方标准财政收支缺口;中央财政用于节能环保、新能源、教育、人才、医疗、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方面已有的专项转移支付,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中央财政性投资投入力度,向贫困地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领域倾斜,提高对该区域公路、铁路、民航、水利等建设项目投资补助标准和资本金注入比例。

作者:范俊生     责任编辑:戴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