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5两会专题  >  聚焦代表和委员

汤素兰委员:留住农村教师让孩子得到教育机会

发布时间:2015-03-12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

放大

缩小

  为了充实农村教师队伍,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从2007年起,教育部开始实施免费教育师范生计划。免费师范生计划有一个限制条件,学生毕业后必须到农村地区服务两年,并且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10年以上。但是,对陕西、内蒙古等17个地区首批免费师范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统计显示,4621名免费师范生中,最终去农村学校就业的只有183人,占3.96%。

  为了充实农村教师队伍,除了免费师范生,国家还实行了特岗教师政策。许多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满怀热情地成为特岗教师,但工作之后,许多人认为工资待遇低,前景渺茫,2/3的人认为农村条件艰苦,希望三年期满后转行的占1/3。

  边远农村学校留不住优秀教师的原因很多。第一,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低。这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突出,乡村教师的工资收入还不如外出打工者。第二,职称评定难。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调查发现,乡镇初中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平均要比城市和县城晚近2年,村屯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称要比县城小学教师晚约4年半。第三,教师工作压力大。农村学校教师一般还要承担比城镇教师更重的教学任务,村小教师平均每人要教的课程是县城小学教师的两倍。

  如何有效地解决农村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流失问题呢?

  第一,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改变“以县为主”的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由中央或省级财政统一发放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从制度上保障各县域内教师的工资不低于全国同级教师工资水平。同时,通过津补贴的方式,让偏远地区的教师工资待遇高于城镇同级教师工资水平,稳定教师队伍,引进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和教学点教学。目前,有些地方已经采取相关措施,比如湖南省拟对引进到武陵山片区的骨干教师设立每年6000元的资助,连续5年……但这些措施的力度还不够,而且政策和措施的连续性、制度化和常态化都有待加强。

  第二,根据农村学校实际情况,科学调整生师比例。农村学生居住地分散、交通不便、学校规模小、成班率低,而目前我国规定的农村生师比例为23∶1,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在这样的生师比例下,农村学校教师教学负担比城市繁重,音体美等专业学科教师只能兼任,而且,农村音体美这三门课程全部开齐的学校只有22.9%。生师比的不合理,让农村学校和教学点的投入严重不足。因为公用教育经费的投入是按“生均经费”投入的,学校规模越小,财政投入越少,导致农村学校和教学点办学条件差,设施落后。

  第三,在制度上进行保障,给予农村教师培训、休假、学习的机会,在职称评定、荣誉等方面,给予乡村教师政策上的倾斜。当今信息技术发达,交通便利,学校又有寒暑假,如果能在教育培训、进修和休假等方面做出一些政策性规定,保障农村教师的机会,在职称评定与荣誉称号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既有利于农村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

  只有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在政策上提供保障,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才能把优秀教师留在农村,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公平教育的机会。

作者:汤素兰     责任编辑:戴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