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5两会专题  >  今日看点

庞丽娟:打破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壁垒 明确学前教育财政投入

发布时间:2015-03-15  来源:中国青年网

放大

缩小

  得益于近三年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大力投入,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无论是普惠性幼儿园的数量、适龄儿童的入园率,还是幼儿园办学水平均得到了很大提升。”谈及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庞丽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给予了充分肯定。

  然而,问题也是同时存在的。庞丽娟指出,我国城乡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总体不足且分配不均,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幼儿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待遇整体偏低、队伍素质整体不高;公民办园发展水平不一、良莠不齐等问题,依然突出存在。

  对此,庞丽娟分析:现有的学前教育财政经费大多流向了公办园,尤其是教育部门办园,财政经费在公办园与民办园以及不同类型的公办性质园之间的分配明显失衡。而且,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仍重在园舍、设备等硬件建设,在教师工资待遇、园所日常运行等软件方面的投入则明显不足。

  “现在应该调整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结构,使之更为合理,使财政经费更多地投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领域,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庞丽娟表示。

  她建议,首先应该突破旧有学前教育发展思路,创新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制。在这方面,她认为可以基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格局和目标,明确将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结构为“基础性投入、激励性投入、倾斜性投入”三部分。

  对此,庞丽娟界定:“基础性投入”重点为保障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的数量稳步发展、质量稳定提升;“激励性投入”则重在激发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幼儿园举办者更主动为民众提供普惠且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的积极性;“倾斜性投入”则重在保障财政经费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薄弱领域分配,确保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底线均衡。

  在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庞丽娟认为,打破公、民办壁垒,促进学前教育的公平发展与普及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建议将40%的新增学前教育财政经费作为激励性投入,以普惠且有质量为主要目标与评价标准,基于评估、以奖代投,打破公、民办壁垒,面向辖区内所有公办、公办性质、民办以及混合所有制幼儿园。”

  庞丽娟还指出,需明确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确保新增学前教育财政经费向教师工资待遇保障等学前教育发展的必须然而薄弱环节倾斜。

  “各级地方政府应一方面应利用公共财政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园的生均财政补贴力度,不断提升相关标准,另一方面应明确规定生均补贴经费中应用于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的比例,确保补贴经费的规范使用。”庞丽娟最后表示。

作者:周小璐     责任编辑:赵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