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纪念中共发布“五一口号”六十周年 > 领导文章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王佐书:民主党派开展政治交接的主要经验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 王佐书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各民主党派的成员结构和领导班子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政治交接的任务更加重要、突出和紧迫。民主党派的政治交接是确保参政党沿着正确方向和道路前进的关键,是民主党派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的需要,是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也是民主党派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需要。

  一、民主党派政治交接的主要内容

  搞好政治交接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政治交接?交什么?接什么?我们认为,民主党派的政治交接,是上一届领导集体把本党派的政治思想和综合政治素质交给下一届领导集体。民主党派政治交接的重点是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老一辈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形成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关键是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核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目的是巩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推动和实现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民主党派政治交接主要包括: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反复实践,最终选择的一条正确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能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提供根本保障的政治发展道路,是一条推动和实现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和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几十年取得的最基本最广泛最深刻的共识,同时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任务。这就要求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政治上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制度上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目标取向上要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努力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各民主党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正是因为它顺应了中华民族渴望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要求。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可以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可以领导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已成为包括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几十年来,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和挫折,民主党派老一辈始终做到自觉接受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立场不变,与共产党亲密合作和同心同德的政治态度不变,致力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团结奋斗精神不变。民主党派推进政治交接,就是要把增强接受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作为关键内容,教育引导广大成员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自觉贯彻中国共产党的路线纲领,自觉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

  3、巩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基础。

  我国多党合作有着深远的历史基础、坚实的现实基础和牢固的政治基础。历史基础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团结奋斗、风雨同舟,结成了肝胆相照、患难与共的关系。现实基础主要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历史任务,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繁重艰巨的国内建设任务以及民主党派成员结构的发展变化,民主党派要切实解决好政治交接这一重大历史课题,就要始终坚持好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政治准则: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保持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多党合作的基础,使多党合作事业永葆生机和活力。

  4、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无党派老一辈长期以来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形成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

  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主要包括:自觉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和行动;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始终与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热爱祖国,甘于为国家牺牲一切的崇高爱国情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开展自我教育,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些优良传统是民主党派老一辈在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经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弥足珍贵的政治财富。我们推进政治交接,就要把传承和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作为重点,教育引导广大成员从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历史的学习中不断深化对优良传统的认识,从老一辈的言传身教中不断增强对优良传统的理解和把握,从工作和实践中不断赋予优良传统新的时代内涵,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5、自觉地与时俱进地不断丰富政治交接的内涵。

  要不断研究多党合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多党合作的新机制新方式,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内容更加丰富、机制更加健全、程序更加规范。坚持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民主党派要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开创多党合作事业的新局面。

  二、民主党派政治交接的特点

  1、政治交接以政治把握为前提(政治性)。

  民主党派的政治交接,存在着交和接两方面的问题。从交的角度看,政治把握是前提,首先要把握准,把握住,然后才能交好。一个组织、一个人、一个政党自己把握不住的东西,在把握不住、把握不稳、把握不全、把握不好的情况下,就不容易或根本不能把“东西”交到他人手中。从接的角度看,同样要把政治把握作为前提,首先要把接的东西看准、看清、看全,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才能在接的基础上,搞好政治交接,有效地开展工作。

  2、政治交接将长期存在(长期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关系将长期存在。民主党派长期存在,民主党派的领导集体将长期存在,但是民主党派领导集体中的领导个人不会在领导集体中长期任职,必然存在新一届领导集体更换老一届领导集体。另一方面,民主党派的领导思想不会一模一样,不会一成不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水准逐步符合客观工作的要求。民主党派的工作需要在延续中不断发展,民主党派的上一届领导集体要把民主党派的政治思想和综合政治素质交给下一届领导集体,这一项工作与民主党派的长期存在共存,因此民主党派的政治交接也必然长期存在。

  3、政治交接是非实物的交接(综合性)。

  民主党派的政治交接,是上一届领导集体把本党派的政治思想和综合政治素质交给下一届领导集体,是本党派的政治素质和党派成员政治素质的交接,所交接的东西是非实物的。这种非实物载体主要在民主党派各级领导和成员的头脑之中,表现在行动、作风之中、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共事、履行职能甚至言谈话语之中等,体现了民主党派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信念、政治原则、政治主张、传统作风等等。

  三、民主党派政治交接的重大意义

  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民主党派的政治交接,早在1997年民主党派换届时就作为重要任务提出来了。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民主党派政治交接的重要性。民主党派搞好政治交接,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1、有利于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与发展。

  搞好政治交接,使本党派的政治信念、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方向、政治态度、政治主张、优良传统等传承下去,使之代代相传,并能在正确的轨道上保持和与时俱进地丰富发展,这是民主党派对自身负责任,也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2、有利于巩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基础。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既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基础,也是政治交接最重要的内容,是各民主党派在做好政治交接工作中强化思想、加强教育并能落在实处的根本指针。政治交接的过程是对民主党派成员在思想上进行引导、影响、教育的过程,从而使民主党派成员对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夯实合作的政治基础。

  3、有利于推动和实现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重要成员,民主党派搞好政治交接,更好地延续和发展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加强与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合作关系,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老一代领导人的坚定政治信念、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提高民主党派的政治素质,为统一战线注入生机和活力,为多党合作事业奠定政治基础,从而推动和实现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