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民进全国社会服务工作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专题 > 经验交流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情系山区服务三农 科技推广福乡亲
 
 


  北京市龙泉务村位于门头沟区北部,现有农村居民3000人,村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仅有1000亩,是一个典型的地少人多的大村。村民中主要劳力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平均受教育程度只有初中水平。2000年以前该村经济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农业被视为补贴性、公益性工作,其主要职能仅仅是为了安排本村的剩余劳力,为此每年集体经济要向村农业直接补贴30万元。这种状况不仅严重制约了农业企业的发展,而且也给集体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发展龙泉务村的农业经济,1999年底,民进北京市委与门头沟区政府正式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决定在门头沟龙泉镇龙泉务村建立“科教兴农示范基地”。


  民进北京市委“农业科技支部”全面负责该基地技术保障工作,并委托徐践同志代表农村科技支部全面负责项目总体设计及具体实施的研发工作。要求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启动该村农业经济,使其尽快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使集体经济摆脱“农业包袱”。

  一、 走进山村,走近农民,寻找农业产业出路


  2000年新年刚过,徐践同志所带领的工作小组就正式开始对该村农业生产状况进行调研。在那段时间里,徐践同志所有的业余时间几乎都是在该村的菜田、果园中度过,甚至家也不回,吃住在村里。经过近半年的调研工作,徐践同志掌握了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不仅搞清了当地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且也和村民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徐践同志和他带领的技术小组决定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首先培训当地的干群,逐渐将科学种田的理念渗透到农民心中,将先进的生产技术手把手教给农民。经过几次培训后的农民,在科学的生产理念指导下,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使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出现了大幅度的提高,使农民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因此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徐践教授与他们的工作小组就受到了当地村民的信赖和好评。引用当地农民的话讲:“我们有四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村里请来的专家这样年轻;二是没想到年轻的专家不仅懂种地而且懂怎样种好地;三是没想到年轻的专家能和我们这样亲;四是没想到年轻的专家不是党员,他代表一个我们不太熟悉的民主党派。”

  二、种植特菜,发展特果,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为能使集体农业生产真正产生经济效益,徐践教授带领的“农业科技支部”专家技术组,及时与当地政府沟通,提出大力发展集体蔬菜和果品生产,将该村的农业经济由“贴补型” 彻底向“效益型” 转变。


  2001年春节前,徐践教授和村书记一起为这第一批即将上市的特菜设计包装、寻找市场。当第一笔合同完成,1000箱带有“龙泉务”商标的特菜运出基地时,基地所有人员排成长队兴奋地鼓掌送行。当地农民高兴地说:“我们种了一辈子菜,今天头一次知道在数九寒冬时,自己还能种出这样漂亮的鲜嫩蔬菜;头一次知道菜还需要如此漂亮的包装;头一次知道自己亲手种出的特菜这么值钱!”


  看到农民高兴的笑脸,徐践教授和他的工作组成员们感到由衷的欣慰。因为在艰苦创业的2001年中,徐践教授和他领导的工作组成员们平均在基地的工作时间达到100余天。他们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甚至在大年三十最后一批特菜装车运往超市前,他们还在包装车间检验蔬菜质量。


  辛勤的耕耘总会换来丰硕的成果! 在2001年,龙泉务村仅特菜种植销售这一项,当年产值就高达300余万元,创直接经济效益190余万元。


  三、 科技先行,项目切入,启动“致富计划”


  局面打开了,脚跟站稳了,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进一步扩大战果,力求彻底改变龙泉务村的农业面貌。徐践教授并没有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他总是在不断思索着当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2001年底到2002年间,经与市农委、民进北京市委研究,“民进农业科技支部”决定进一步利用科研项目优势,将主持实施的市农委科技示范项目“山野菜优质高产栽培”引进基地,使龙泉务村农业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该项目由于选题准确,技术方案切实可行,同时又紧扣门头沟区农业整体发展方向,因此实施得非常顺利。徐践教授和当地技术人员一起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栽培设施的改造,以及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工作,使该基地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结构调整做好了硬件和软件的准备,当年就实现了山野菜设施栽培。在徐践教授和其他工作组成员的辛勤努力和精心指导下,仅山野菜一项在当年冬季就获利50余万元,使当年蔬菜生产总值达450余万元,农业经济再次创新高。同年10月该基地还被北京市政府确立为“北京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2004年随着项目的进一步延伸,徐践教授提出再次改变农产品经营策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基地由农产品生产型向籽种生产型发展,在保留原有精品蔬菜品种基础上,开始繁育野菜苗木、籽种。当年秋后基地所繁育的150万棵苗木、300公斤籽种全部销往全国各地,获直接经济效益300余万元。


  在徐践教授所领导的工作组和龙泉务村的共同努力下,该科教兴农示范基地成为门头沟区20个观光农业园区之一;徐践教授主持并在园区内实施的“山野菜优质高产栽培” 项目,2004年3月通过北京市农委验收鉴定,并获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这再一次给基地提供了一个新的拓展空间,为基地的进一步发展作好了技术和环境条件上的充分准备。


  三年间,在各级政府及民进市委的关怀下,在徐践等同志的直接指导下,龙泉务村农业经济创直接经济效益达2000余万元,可以肯定地说,该村的高效农业终于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了;同时还培训农民3万余人次,普及了科学生产理念和技术。


  当地政府和群众看到徐践教授和他所领导的工作组成员长期坚持和他们一起工作,为当地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所做出的极大贡献后,对平时不熟悉甚至不知道的中国民主促进会有了全新的认识。当地群众发自肺腑地说:“通过你们,我们才知道中国有民主党派,民主党派里有个中国民主促进会,知道他也会像共产党一样关心我们农民,帮我们致富。”

  四、奋力进取,再次创业,打造“龙泉生态园”


  在保持原有生产模式的基础上,徐践教授思考着对基地进行重新定位。他指出要把龙泉务的科教兴农示范基地逐渐变成门头沟区农业生产的龙头基地,不断扩大其对外影响,建立广泛的营销渠道和多种营销策略,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彻底完成由低水平、低效益的农业生产向集约型、高效性精品农业转化的进程。


  2005年初,龙泉务村召开了五年农业发展经验总结会,会上有关专家及民进市委领导在充分肯定了以徐践教授领导的技术小组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同意徐践教授提出的发展思路,即充分发挥我会会员优势,借助各级政府的支持,开创基地发展的新领域,最终把龙泉务科教兴农示范基地建成京西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2005年3月,在市委及有关部门的直接关怀下,民进农业科技支部决定在门头沟区龙泉镇龙泉务村建立“北京龙泉生态园”。徐践教授再次作为项目总设计承担了整个园区的总体规划工作,提出了一期建设项目。该园区一期建设项目分为截蓄雨水示范工程、野生蔬菜种质繁育中心建设工程、龙泉务香白杏恢复发展品种园建设工程、野生蔬菜园产品加工标准实验室建设工程、野生蔬菜品质及安全性检测实验室建设工程等五项主体工程。总投资额近500余万元。2005年9月,徐践教授撰写的项目书顺利通过有关部门和专家的论证,“北京龙泉生态园”被批准立项建设。


  新的项目是新的机遇,更是新的挑战,徐践教授和他的工作组又迎来了一次创业的机会。他日夜撰写项目实施方案,制定项目实施时间表;为了用尽量少的资金建设更好质量的工程项目,他上网搜索各种信息,同时结合现场考察;工程质量好坏关系到今后项目的顺利实施,徐践教授与其工作成员们天天坚守在工地,随时解决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半年中,徐践教授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同时也暂时舍弃了家庭的亲情,多少个黎明他都是在基地迎来的。经过半年多的日夜奔忙,凝聚着徐践教授和工作组成员们辛勤汗水的工程进行得十分顺利:现代化的自控温室已竣工验收;北京市野生蔬菜品种园已完成冬前种植任务;截蓄雨水工程所有管线已铺设完成,并已通过相关部门验收;野菜繁育中心主体工程已封顶;野菜加工实验车间正在进行设备调试。


  看到这一切,徐践教授由于操劳而显得消瘦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开兴的笑容,因为他知道自己又战胜了新的挑战,中国民主促进会又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几年间,在各级政府及民进市委的关怀下,在徐践等同志的直接指导下,龙泉务村农业经济创直接经济效益达2000余万元,可以肯定地说,该村的高效农业终于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了;同时还培训农民3万余人次,普及了科学生产理念和技术。


  当地政府和群众看到徐践教授和他所领导的工作组成员长期坚持和他们一起工作,为当地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所做出的极大贡献后,对平时不熟悉甚至不知道的中国民主促进会有了全新的认识。当地群众发自肺腑地说:“通过你们,我们才知道中国有民主党派,民主党派里有个中国民主促进会,知道他也会像共产党一样关心我们农民,帮我们致富。”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