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民进全国社会服务工作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专题 > 先进事迹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蕴 藏 信 念
--记长春延安医院院长葛艳华
 
 

 

  人到中年恰似正午的太阳,晴朗、热烈、辉煌。有了太阳的辉煌,才有了晴朗的天空;一个真正成熟的中年,有了青春不灭的理想和追求,才蕴育出生命中凝重的信念和事业的朝阳。


  葛艳华凭着她不倦的追求和不息的奋斗,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白衣天使乐章。成为了吉林省人民群众拥护和信任的好院长,把医院办成了老百姓自己的医院……


  从普通青年到白衣天使,从医生到院长,30年,她用青春和热血跨越了一座座人生的山岗。

  葛艳华,出生在黑龙江省偏远落后的明水县,童年留给她的记忆不仅是贫穷和饥饿,更让她刻骨铭心的是那里缺医少药,她的母亲因病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疗,过早的离开了她们。从那时起她就发誓,将来一定要当一名医生,为老百姓治病。遗憾的是她小学未读完,那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1977年,全国第一次恢复高考,二十岁的葛艳华带着早已握紧的信念,考入了一所卫生学校。从这一天开始,她便在家乡的黑土地上,开始了“为老百姓治病的医护生涯”。


  1984年,年仅二十七岁的葛艳华,在即将被提拔为卫生院副院长的前夕,随军从黑龙江省调到了长春市妇产科医院工作,结束了夫妻两地生活。从乡镇卫生院来到都市大医院,多年的愿望实现了,但新的问题也出现了,自己无论从所学的知识,还是专业技能,与别人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天生的倔强,决定了她不甘人后,她拼命工作,刻苦钻研,不耻下问。并于八十年代末,先后报考了长春职工医科大学大专班和本科班,七载寒窗,她终于凭着信念的支柱和顽强的毅力,取得了专本科的毕业文凭和学士学位。在此期间,晋升为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


  1989年,在国家允许和鼓励公职人员停薪留职,自谋职业政策的推动下,葛艳华经过认真思考,产生了辞职下海自办医院的想法。尽管当时说什么的都有,但她顶着压力,在丈夫和亲人的支持下,走上了创业路。


  创业维艰,在筹建医院的那些日子里,选院址,办手续,购设备,聘人员。葛艳华唤醒太阳,迎来月亮,用她透支的体能,一次次的获得了人生跨越的成功。


  1989年10月,她开办的民营妇科诊所正式挂牌营业。
  1995年8月,兼并长春市医学会综合门诊部。
  2000年5月,创建长春延安医院。
  2006年3月,长春延安医院扩大规模又迁新址。


  十七年的沤心沥血,葛艳华成功的实现了三次创业,完成了自我的跨越。


  为民众的健康服务,葛艳华无怨无悔


  长春延安医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医院,地处长春市二道区东环路7188号,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编制床位300张,对外开放260张。形成的固定资产近二千万元,全院在册职工198人。设有院机关、门诊部和住院疗区,拥有国内先进的医学检查设备,具有省内一流的现代化手术室、ICU重症监护室和住院病房。聘请了一批省内著名专家和教授为各学科带头人。自建院以来,延安医院以“全心全意为民众的健康服务”为宗旨,以“博爱、慎独”为院训,以“诚实可靠,恪守信誉,最短疗程,最低收费”为承诺,把医院办成了让老百姓信得过的平民医院。葛艳华深爱着这片黑土,她把全部的爱奉献给了这里的乡亲父老。几年来,为贫困患者免费送医赠药和减免医疗费近百万元。


  2000年9月,一名从安徽来我省白山市打工人员,施工时从高处坠落,导致高位截瘫。葛艳华免除了他的全部医疗、住院费用三万多元。临行还雇出租车将他送回白山市,感动得病人和随行的工友一片热泪。


  2001年11月,葛艳华到双阳区佟家乡义诊,看到东升村的村民刘青山,因打工时摔断小腿没钱医治留下残疾。她当场对病人说:“到延安医院来,我免费为你治疗。”在太平镇小河村,她为双目失明、无儿无女的63岁老人李淑琴看完病后,临走还留下200元钱。老人拉着她的手说:“我的眼睛看不见,可我的心里明白,你是一个好人啊!”葛艳华不愧是白山黑水的女儿,是咱们老百姓的白衣天使。


  2000年9月28日,九台市人民法院执行庭董宝国庭长在执行任务时,因凶犯引爆炸药,造成大面积烧伤,单位和家属走访了长春市七家医院,最后来到延安医院。葛艳华院长在院门前竖起了“向人民法官学习”、“向人民法官致敬”两块牌匾,经过41天的住院治疗,一个抬进来时血肉模糊的英雄,又重新站起来回到了他的工作岗位。出院那天,九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长、政协主席代表九台市人民,亲自为延安医院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一位中文名字叫顾大卫的20多岁小伙子是来自以色列患者,半年前因下楼时摔伤,左踝部骨折,在本国治疗不佳,随叔父来到长春。辗转到延安医院住院后,葛艳华组织专家为他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最佳医疗方案,安排了单人病房,指派英语较好的医生和护士负责治疗和护理,特殊为他提供西餐。痊愈出院时,他高兴得竖起大拇指,连用英语说:“了不起,了不起。”为此,长春新闻媒体以《中国人,OK!》作了报道,在社会引起很大反响。延安医院的阳光大道越走越亮堂。百姓给予了信任,政府给予了认可和支持,长春延安医院被指定为吉林省大病救助定点医院,长春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长春市二道区城市救助定点医院。


  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倾注军嫂浓浓情怀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为了小家庭的幸福,还是为了给社会、给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葛艳华以实际行动做出了最好的回答。“我的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农民的女儿,是一位军人的妻子,是一位治病救人的医生,我的一切应该属于人民。”


  1996年她回明水县老家过年,她拿出一万元钱接济困难乡亲,几年来她为家乡出资近10万元,帮助乡亲脱贫,帮助乡亲治病,为20多名贫困家庭的子女在长春安排了升学和就业。


  1998年吉林省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她在长春市郊联系了8家养鸡场,收购了2200公斤鸡蛋,又买了2000根火腿肠,率领医疗小分队,驱车上千里送往白城,又为抗洪抢险官兵看病送药,同时还捐款2万元,购买抗洪物资。


  这些年,每逢“八•一”节前夕,她都要组织慰问团开展拥军活动,先后奔赴吉林省延边、珲春边防哨所和饮马河部队农场等地为驻地官兵和家属检查身体,看病送药,并带去书籍、收录机等慰问品。2004年7月24日,她率领延安医院医疗专家小组一行十余人,顶风冒雨往返一千余公里,到我省的集安市巡逻艇大队慰问部队官兵。不仅为官兵及家属进行健康检查,而且送去了价值四万余元的药品和慰问品,在千里边防线上留下了“军嫂”的真情。在全国抗击“非典”期间,她向市政府捐款5万元,医院的全体员工向朝阳区政府捐款1.01万元。
2001年的一天,她一早刚上班,看到医护人员围着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议论纷纷,她走上前一看,马上意识到这是一名弃婴。她就亲自照顾这名女婴,后来收养了她。如今,这个小女孩正幸福地生活在葛艳华的家中。


  2005年6月,葛艳华出资为农安县柴岗乡五社74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杨世昌,新建造一所住房……


  2004年和2005年,葛艳华相继投资500余万元,扶持农安县三岗乡卫生院和伊通县第三人民医院,使两所濒临倒闭的乡镇卫生院起死回生。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延安医院是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指定的教学基地。葛艳华向学校提出的唯一要求是:让贫困毕业生到延安医院实习,为他们免实习费、住宿费和伙食费。免费为学校和社会培养人才。


  这些年来葛艳华慰问部队官兵,捐赠社会公益事业等,累计已达一百多万元。这就是一名军嫂憨憨的情怀。


  呕心沥血,参政议政


  葛艳华目前的社会兼职有:吉林省民进经济委员会主任,省妇联执委,长春市政协委员,长春市妇联执委,长春市行政执法监督员。
她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人民政协委员的神圣职责。践行着民主党派和妇女代表的光荣使命。


  根据一些参加医疗保险人员的反映,希望就医能更方便些,费用能更低些,葛艳华分别在2002年12月和2004年3月两次提出提案,成为呼吁民营医院进入医保定点医院的第一人。2005年初,经长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查考核,包括长春延安医院等七家民营医疗机构正式取得医疗保险定点资格,正式成为长春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2005年下半年,她走遍了农安县的乡乡镇镇和村村屯屯,对23个基层卫生院进生了实地调研。在2006年的长春市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农村乡镇卫生院改革和发展的建议。获得了长春市政协优秀提案奖,得到了市政协和卫生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几年来,她为长春市的城市发展献策,为流浪和失学儿童奔走,为卫生事业的发展献力,为老百姓的健康默默地奉献。老百姓信任她,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她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几年来,葛艳华曾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百名好军嫂”,中国妇联、女企业家协会“杰出创业女性”,民进会中央“全国先进会员”,吉林省优秀女民营企业家,吉林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


  事业正末有穷期,甘将真情铸医魂


  葛艳华在付出,在给予,在奉献,在创造,固守着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民族精神,同时体现了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军队的时代精神。诠释着新时代的延安精神:甘于奉献的职业牺牲精神;信守付出的艰苦创业精神;爱国、爱院、爱民的主人翁精神。


  葛艳华心里装的是医院全体员工的学习、成长、发展和息息相关的切身利益,她把员工看成自己的兄弟姐妹,老同志有了发挥余热的平台,中年员工有了深造的机会,青年员工得到培养。今天在严肃地锤炼新来的员工,明天延安医院为他们承担一切。


  她心里装的更多的是患者们的健康。为了解决住院患者的经济开支,延安医院在已经是长春市最低收费标准的情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