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朱永新:关于借鉴大学生村官办法完善免费师范生制度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0-03-13  来源:民进中央宣传部

放大

缩小

     一、案由:
    200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采取这一举措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是要培养大批优秀教师;是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师范专业,从事教育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实施三年以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第一、目前实行的免费师范生政策,没有找到解决基层优秀教师短缺这一问题的根源。众多的农村学校之所以缺乏优秀教师,主要在于中西部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而且有限的投入还被用在各类城市重点学校,基层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没有优秀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环境,人生价值在当地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因此优秀教师大量流失或转行。如果不提高教师待遇,不重视教师的进修、培训和成长,单凭免费师范生政策,中国基层也永远生长不出优秀的教师群体。
    第二、免费师范生政策有失公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青年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几乎所有的大学都生都是自由择业,免费师范生强行分配的制度,违背了人才培养的规律,也剥夺了青年人的自由选择权。免费师范生很多是家庭贫困的农村孩子,这些18岁上下的孩子,大都来自信息相对闭塞的乡村,涉世未深,他们对自己的未来选择所知甚少,而且没有丝毫的职业思想准备,但是,他们一进大学就必须签定合同,保证学完4年的师范,然后再用几年时间从事基层教育工作,而且期间不被允许去考取其它专业的研究生。这种制度设计让这些还未上大学、还没有能力搞清楚教师这职业意味着什么的年轻人,在根本不知道自己会不会热爱教育事业之前,就被强行地规定在未来14年都应该从事这项关系到青少年的灵魂塑造的伟大工作。这样的协议,无论从人情还是从法理上来说,都有些不大公平。让一个不热爱教育的人,从事教育工作,无论是对于教育事业还是对于他本人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第三、免费师范生政策不利于青年人的健康成长和优秀教育人才的培养。这一政策的初衷是培养优秀师资,但其中的很多条款不利于青年人健康成长,还可能损伤青年人的尊严,在客观上制造了不利于优秀师资精神成长的负面环境。因为前途已经确定,导致部分学生心存“学习期间不愁吃住,毕业不愁找工作”的思想,出现了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部分有能力、有上进心的学生,因为不能考研,不能从事其他工作,逐渐也变得消沉。命运无法作主的情绪,影响着他们。这样的环境,很难培养出真正优秀的教育人才。
    二、建议:
    借鉴大学生村官制度,完善师范生免费制度。
    大学生村官是中共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和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
    大学生村官工作在全国范围开展以来,已经有15.9万名大学生走进农村担任“村官”,其中中央有关部门选聘8.4万名,各地自行选聘7.5万名。加上2008年前部分省市自行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全国大概有20万名大学生担任村官。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以后,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建设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涌现出来许多大学生村官的先进典型,短短两年的时间,现在在农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的已经有910人,村委会主任的637人,村党支部副书记或者村委会副主任的达24240人,有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村官则达到19527人。大学生村官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中央组织部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从选聘条件、工作待遇、服务年限等方面进行了统筹安排,2009年4月出台的《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更加明确了大学生村官聘用期满以后的五条“出路”:留村任职,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学习深造,其中许多鼓励性措施,对于大学生村官“下的去”、“留得住”、“干得好”、“出得来”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这些措施,不仅解除了大学生的后顾之忧,对于大学生就业、农村干部结构优化、城乡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具有“一箭三雕”的意义,对于大学生到农村从事教师、医生、农业技术人员等,也有借鉴的意义。
    首先,大学生村官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题,提供了一条长期的稳定渠道。2010年全国有610万大学生毕业,就业的压力非常大。而全国60多万个行政村,如果每年接受20万名大学生,多少可以缓解一些就业的压力。如果能够借鉴大学生村官的做法,对于其他到农村工作的大学生也有一些政策支持与保障,再吸引40万左右的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应该没有问题。这样,每年可以解决60万以上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其次,大学生村官对于农村干部结构的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农村干部素质偏低,知识化程度不高,许多乡村没有人懂电脑和现代科技,很难带领村民创业致富。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以后,不仅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同时解决了许多调查统计、档案管理、文字材料、远程教育、科技推广、产业发展等传统村干部难以解决的问题。目前有十分之一左右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数据,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大学生村官虽然不一定长期“扎根”,但是不断补充的村官,对于农村干部队伍结构的优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再次,大学生村官对于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长期以来,农村的土地、人才等生产要素大量流向城市,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每年大约有1.5亿农村的“精英”流向城市,导致许多村小“空洞化”,农村“荒漠化”。这个趋势如果不逆转,农村的现代化就永远不可能实现。大学生村官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这样的趋势,让更加多的有理想、有活力、有激情、有本领的人到农村施展他们的才华,让农村成为年轻大学生实现抱负的舞台,成就他们的人生梦想,也是城乡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好途径。
    我们认为,现在的免费师范生制度,是完全可以借鉴大学生村官的操作办法的。我们不必要在制定的大学让学生一开始就成为“免费师范生”,而是在大学生毕业的时候,采取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办法,由教育部(主要解决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西部农村地区)和各省区市和新疆建设兵团结合本地实际,确定选聘数量,按照发布公告、个人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察、体检、公示等基本程序进行选聘,在担任农村教师期间,参加相应社会保险,同时享受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财政代偿等政策。工作期满以后,也享受大学生村官的五条“出路”。这样,相信会有更加优秀的大学生加入农村教师的行列。如果农村医生、农业技术等农村需要的人才,也采取这样的办法,也会吸引许多大学生到农村工作。
    具体来说,有以下操作性建议:
    第一,变目前的免费为无息贷款和奖学金,取消强制性协议。
    国家投入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是要吸引优秀人才成为未来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家,所以,这个“免费”不应是扶贫,而是“扶优”,是“激励”。建议变免费为建立专项基金,用向所有师范学校和师范专业学生贷款、奖学金的方式,建立“激励、保障、竞争、择优”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报考师范专业,这样才能确保师范生学得好、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真正成长为农村教育的骨干力量。
    第二、出台更多鼓励师范生到西部、基层工作的切实有效优惠政策
    在大学生毕业的时候,采取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办法,在工作期间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一是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基层工作的师范生,国家实行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到贫困地区工作任教的师范生,根据服务年限和工作绩效,分期分批免除他们在校期间的助学贷款,根据不同地域制定不同的奖励标准。其中,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毕业的师范生的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由中央财政补偿和代偿。地方所属高校毕业的师范生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办法,由选聘地制定。
    二是提供保障和奖励条件。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基层工作的师范生,按一定标准提供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发放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补贴、津贴按月发放。按规定办理各种社会保险。
    三是提供培训进修机会,确保职业发展。
    四支持师范生继续学习深造。创造多种学习进修的渠道。对工作表现良好、考核合格的,报考教育类硕士研究生可享受初试总分加10分和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优惠政策等。
    五是建立正常流动制度。鼓励大学生留在基层工作。同时给予出路。实行教师轮岗制度,使优秀人才能够有渠道到城市工作,城市优秀教师也要到贫困地区服务一定的期限。在考录公务员时,给予适应优惠。服务期满者,如果志于自主创业,提供相应培训和支持。
    第三、建立退出机制
    允许师范生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前途。对无意于从事教育事业者,依据不同的服务年限和绩效考评偿还被免除的费用。对不认真从事教育事业者,要建立清退机制。

 


(责任编辑:张歌)

作者: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