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7教师节  >  民进老一辈教书育人楷模

徐楚波:一枝一叶总关情

发布时间:2014-08-29  来源:

放大

缩小

  个人简介:

  徐楚波,原名步湘。1896年生,河北威县人。1920年毕业于河北保定高等师范学校史地专修科。曾任河北威县教育局局长,天津中日中学、北京师范大学女子附属中学教师。建国后,任北京市第一中学校长、民进第六届中央常委。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至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2年7月10日逝世。

  个人事迹:

  徐楚波先生自1949年就任北京一中校长,直到1976年先生已八十高龄之时才卸任,改为北京一中名誉校长,但他还经常到校去指导工作。好在先生的住家就在北京一中的斜对门,先生安心住在郎家胡同14号两间平房内三十多年,难道不是对北京一中梦牵魂绕之故!

  北京一中对先生而言,自是“一枝一叶总关情”。

  徐楚波先生非常重视教学的延续性和尊重老教师。他认为一代教师要形成一代教学风尚,老教师的教学风尚必然影响新一代教学风尚的养成,而教学风尚的养成与教学环境有很重要的关系。他总是要求总务人员保持校园整洁,注意美化;要在教师上班前把大预备室打扫干净,水要备好,桌面要整理,给人以井然有序的感觉。即使像教师准时到班,坚守岗位之类的小事,也不是通过要求而是以老教师的严谨作风影响新教师形成的。因此,几十年来北京一中的教师队伍“代代出英才”。如:1954至1959年度教师谢承仁因在历史教学中卓有成效,获北京市特别奖。又如:世纪之交,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局召开学科带头人表彰大会,会上所有受表彰的学科带头人,有历史学科刘宗华、语文学科的王有声、数学学科的贺信淳、物理学科的张琛……无一例外地都在徐楚波任校长时的北京一中任教,有的就是北京一中培养出来的教师。尽管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离开了北京一中,但他们在北京一中形成的教学风尚却在东城区普教系统发扬光大。

  徐楚波先生非常重视学校的设施建设。1952年,由于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北京一中的北院操场已经限制了体育活动的开展。于是,徐楚波先生不辞劳苦,多方交涉,终于由市教育局批准租用北京一中一宿舍后面的一块低洼地,面积达7500平方米。徐楚波先生又组织全校师生通过义务劳动,将这片低洼地改造成北京一中大操场。大操场包括1个足球场、4个篮球场、1个200米的环形跑道、1个田赛活动场地和1个器械活动场地,操场四周可供3000师生观看比赛,操场的北部建有一排平房,是体育部、浴室和贮藏室。这样的操场不用说在当年,就是现在在东城区的中学校中也难寻觅。

  北京一中大操场在20世纪80年代被开发建设为6栋东城区教师宿舍楼。北京一中不但要为教书育人做贡献,还要为解决全区教师住房困难做出了牺牲。

  徐楚波先生常说:“只有热爱学生,学生才能尊重老师。”他反对以任何形式不尊重学生或有辱学生人格的作法,他在数十年教育生涯中,从没有斥责过一个学生。徐楚波先生出任北京一中校长之时就已年过半百,头发稀疏,凸显天庭饱满,体态微胖,更加和蔼可亲。每年开学典礼,先生总是身着雪白的衬衫和深色背带西裤,却风度翩翩。平时先生在校园常和学生聊天,先生有口音,学生不辨,误认为凡是“怯口”便是山东方言,遂背地里称先生为“老山东”。

  北京一中在徐楚波先生的领导下,1953年便作为北京市18个重点办好的学校之一,苏联教育专家崔可夫、瓦里可夫等多次到北京一中听课,并进行公开评议;革命老人徐特立也曾参加过北京一中的学生班会……当年的北京一中风光无限。

  1990年10月14日,北京一中举行大规模的校庆,校友们聚集在原来的北院操场。此时,老校长已经作古,母校的昔日风光已经不再。当主持人介绍到老校长徐楚波先生的夫人时,校友们眼含热泪、长时间地鼓掌。这眼泪、这掌声,除了是校友们对老校长和母校的怀念、感恩,或许还有一些痛心和希冀。

作者:     责任编辑:赵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