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7教师节  >  民进老一辈教书育人楷模

杨东莼:治学严谨,坚持真理,敢于直言

发布时间:2014-08-29  来源:

放大

缩小

  个人简介:

  杨东莼(1900—1979),男,湖南醴陵人。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授、学者,青年时代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参与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从事传播马列主义的工作。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进行过早期工人运动和抗日救亡活动。解放后,首任广西大学校长,历任华中师范学院院长、国务院副秘书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四、五届人大常委委员,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53年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任民进第四届中央常委兼秘书长、第五届中央副主席。

  他勤奋写作,译著有《费尔巴哈论》、《古代社会》、《狄慈根哲学著作选》,著作有《中国学术史讲话》、《中国文化史大纲》、《高中中国史教科书》、《何物自由主义》等,还撰写了大量的政论文、新闻作品。他治学严谨,坚持真理,敢于直言,具有中国史学家传统的史德和马克思主义的战斗精神。

  个人事迹:

  杨东莼(1900-1979),原名岂匏,号人杞,湖南醴陵人。1919年求学于北京大学。1921年参加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3年在长沙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去了日本。1930年回国后,曾任中山大学教授、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校长,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教授、香港达德学院代理院长、香港《大公报》顾问。建国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广西大学校长,华中师范学院院长,国务院副秘书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馆长,政协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秘书长、副主席。 1932年10月至1934年5月任广西师专首任校长。杨东莼在广西师专任职期间,聘请了国内一批著名学者来校任教,学校办得很有特色,成为当时国统区一所民主的进步的学校。1950年2月,学校再次并入广西大学,始称师范学院,后称文教学院。1950年3月,杨东莼到位于桂林将军桥的广西大学本部就职,担任广西大学校长,至1953年夏。

  首任校长。1932年创办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是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培养新政人才的重要措施。而邀请什么人物担当首任校长之职,这个问题摆在了时任广西省教育厅厅长李任仁的面前。正当李任仁心中无底之时,白崇禧的作战室主任参谋刘斐,有一天突然跑来向他推荐杨东莼做校长。刘斐对李任仁说:“杨东莼是北京大学高才生,又留学日本,是大学问家,做师专校长完全够格。” 李任仁曾是白崇禧的小学老师,比白崇禧年长6岁,两人过从甚密。他也知道刘斐与白崇禧关系非同一般,刘斐的岳父是小有名气的老中医,曾经救过白崇禧一命,白崇禧便把刘斐带在身边悉心栽培以报救命之恩。刘斐提供的人选杨东莼是个小有名气的进步学者,又是经过白崇禧首肯或授意而提出的,李任仁自然完全同意这个提议。杨东莼与刘斐皆为湖南醴陵人,年纪相仿,是“幼同里,长同校”的好友,但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政治道路。杨东莼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后,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1923年在长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之路。刘斐则在白崇禧的培养下成为桂系的青年军官。 1927年,革命形势急转直下,不能在长沙立足的杨东莼在友人资助下于12月东渡日本留学。恰巧此时刘斐也在日本,他是被白崇禧保送至此学军事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杨东莼与刘斐在东京街头巧遇。两个多年未见的同窗好友,做梦也没想到能在异国重逢,格外惊喜。刘斐学成后回到广西,继续留在白崇禧身边工作。心头牵挂的一件事就是把杨东莼推荐给白崇禧,但苦于未遇到合适的机会。

  1932年初,李宗仁、白崇禧决定设立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址选在桂林南郊雁山脚下的西林公园(今雁山园)。到秋季入学时,筹备主任唐现之已把学校筹建了起来。请谁来担任校长?刘斐终于找到了这个适合杨东莼大展身手的好职位。刘斐思维敏捷,雄辩滔滔,决断后的事很难采纳他人的意见,但他对杨东莼却是虚心求教,即便意见相左也能接纳。这不仅仅是因为旧日友情,还因为与杨东莼在日本相遇后,刘斐眼见着这位昔日北大才子逐渐成长为英姿勃发的青年学者——抵日后杨东莼翻译、著述多有成就,他翻译的恩格斯《费尔巴哈论》出版后在中国学术文化界广受好评;他撰写的《本国文化史大纲》由上海北新书局1931年出版后影响甚大。

作者:     责任编辑:赵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