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7教师节  >  民进老一辈教书育人楷模

杨东莼:治学严谨,坚持真理,敢于直言

发布时间:2014-08-29  来源:

放大

缩小

  自由研究

  杨东莼主持下的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认真贯彻实施学习上“自由研究”和生活上“集体生活”的办学方针。

  “自由研究”原是教育家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时提出的口号,目的是创造一种宽松、民主的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地探求真理,独立地研究学问。杨东莼主政广西师专后,将这一思想带到了学校。为营造“自由研究”的氛围,杨东莼采取了几项措施:首先,开设了大量哲学社会科学的课程。除开设传统的教育概论、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统计、教育史、教材与教法等师范类课程之外,还开设了大量的哲学、历史、政治类的课程,如:社会进化史、中国通史、哲学、自然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农村经济、政治学、伦理学、文学概论、世界形势等课程,启发学生用新的观点去分析时事和社会问题,以便充分认识时代和社会,明白社会变革的道理,了解当时革命形势与前途。各课程一般不采用固定的课本,教学方法不是采取注入式,而是提倡课堂讲课与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上课时老师提出一个大纲,学生一面听,一面记笔记。其次,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学校的图书室对各种不同思想、不同流派的图书都兼收并蓄。如哲学方面,有唯物论的书,也有唯心论的书;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书,也有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书,供学生们自由研究。学生上午一般上三四节课,下午就到图书馆阅览室看书,每周除两个下午上军训课外,其余时间几乎都在图书馆或教室活动,时间全由学生自由支配。每个学生除依照各科老师的布置进行学习外,还制定了个人的自学计划,规定一个时期学习的目标、内容、进度,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和具体时间安排等。再次,设立了班主任制度。班主任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和生活上的指导。学校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由班主任批阅,鼓励学生在日记中畅所欲言,班主任则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杨东莼认为,这是培养自由研究风气的一种有效方法。提倡自由研究,不是不要指导,也不是不要批评。班主任制度是使教师与学生紧密联系,共同促进教学的一种新的探索。此外,倡导实地学习。杨东莼认为,实地学习对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因为我们所规定的课程,都是活的知识与活的技能,而不是死的书本,比如教育行政、乡村自治、医学常识、图书馆常识等等,都完全是从实地学习方面入手的。”为此,学校组织学生深入广西各地进行社会调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社会和农村。师专成立初期,在学校附近的雁山村开办了一间村民小学(夜校),由学生负责办理。同时又在离校三四里的良丰圩上设立了一个民众教育部,陈列书报,出版墙报,代写书信及农村应用文。每逢圩日开展文化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疑难问题,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有更多接触现实、了解社会的机会。

  集体生活

  广西师专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或多或少沾染了自由散漫、狭隘自私、个人主义、因循守旧等思想和习气。为了克服这些不良习气,杨东莼到校不久,就在纪念周中多次作了关于集体生活问题的报告。在1933年初出版的一期《师专校刊》上,他发表了一篇《论集体生活与自我教育》的文章,从理论上全面阐述了当时所处时代的特点,集体主义精神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个人主义思想的社会根源及其落后性,论证了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在1933年出版的《战时教育问题》一书中,杨东莼提出:集体主义的自我教育能把教育与现实生活打成一片,把学与用、知与行联系起来;它是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教育。它的最高原则,就是在一切集体生活中,在一切集体组织中,于一定的计划之下,把一切活动、一切工作以及经常发生的事件,都认定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也即是教育活动本身。这些思想对同学们的影响很大。

  杨东莼带领教师们设计了许多集体活动的措施,使大家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于集体生活,陶冶了集体主义的精神。首先,为集体生活安排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学生除入学交少量学费及一些个人生活用品自备外,都是公费。每人发两套衣服,一件棉大衣,毛巾、肥皂、笔记本也都统一发放。膳食每月6元,由各班学生代表组成膳食委员会自行管理。医药由卫生所全包。军训、宿舍的床位以班为单位,浴室是集体澡堂。编队、出操、内勤等,也都按照集体生活的要求安排。其次,以制度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杨东莼采取了一些很细致的措施:比如各届学生的编班,尽量把有同乡或老同学关系的学生分开,以避免形成小团体;各班教室的座位每学期要重新变动;宿舍是三四十人同住的大房间,床位也是每学期调换一次;膳厅的座位是全校各个班混合编席的,每个月末重新调换一次;每隔两三个月组织学生召开一次“生活促进会”,分班分组举行。这些措施看起来是小事,也颇繁琐,却增加了学生间互相接触、相互了解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再次,成立了各种学生团体组织。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共事能力,杨东莼鼓励学生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各种自我管理的组织。杨东莼语重心长地对学生们说:“所谓组织,第一就包含有一个团体应保持严密的关联的意味,第二就包含有一个团体应具有铁一般的纪律的意味。”当时日常生活的团体,规模最大的是“健康委员会”,分膳食、体育、清洁、游艺4组;其次是出版委员会,分壁报、校刊、编剪、通讯4组;第三是剧团;第四是远足旅行团;第五是田间的工作小组。学校里经常组织各种文娱活动,有音乐演奏、唱歌、弈棋、打球,每学期开两三次联欢晚会,师生合演话剧和表演各种游艺节目,全校充满着团结和谐的气氛。此外,定期召开“生活促进会”。当时师专最具有集体主义自我教育意义的事情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召开一次分班分组的“生活促进会”。在会上,每个学生可以主动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开展自我批评,争取其他同学的帮助;同时也要对别人提出意见、批评和建议。这种方式加深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也促进了自觉纪律的养成。

  虽然学校远离桂林城20余公里,师生们并不感觉生活枯寂,而是觉得严肃、活泼、舒畅、充实,弥漫着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风气,这正是“集体生活”措施的良好效果。

作者:     责任编辑:赵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