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进社会服务工作主题年  >  理论思考

新常态下的参政党社会服务工作要落地生根

——对新形势下参政党社会服务工作实践的一点反思

发布时间:2015-03-30  来源:民进江苏省委会

放大

缩小

  参政党社会服务工作处在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新定位,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体部署,要求参政党社会服务工作发挥政党功能,体现时代特征,顺应发展期待,提升工作水平。适应发展新要求,需要树立参政党社会服务工作落地生根的工作理念:就是使参政党社会服务工作植根于社会,融入人民群众之中;植根于参政党各级组织,融入广大成员之中。为新形势下推进参政党社会服务工作可持续发展找到活水源头,

  一、参政党社会服务工作落地生根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如果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智力支边”活动为起点,参政党社会服务工作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实践经历了。这种以“服务”为核心——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为主要对象,智力支持、帮扶帮困为主要内容——的开创性工作,在改革开放和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取得了突出成绩。

  时过境迁,当我们把这样一个已经形成传统,而且相对模式化了的社会服务工作放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语境下去思考,就不难看出发展中的局限性:内容相对狭窄,形式相对简单,组织发动参与面和受众面不宽,随意性相对过大,可持续发展后劲缺乏,与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地方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态势会产生冲突,影响力和成效会呈递减态势等等。一些地方的确存在社会服务工作冷热不均现象,还有着社会服务是不是参政党本职工作的质疑。

  这里,有三个认识上的问题需要梳理:

  一是社会服务工作就是帮扶工作的认识。在参政党内部,特别是各级地方组织中间,“服务就是帮扶”这种认识是主流。的确,社会服务起步于帮扶工作。今天,我们谈到社会服务工作,帮扶工作仍然是主要内容之一。但仅仅谈帮扶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帮扶在很多地方是拾遗补缺、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还难以形成一个地方、一个方面的特色发展;从发展趋势看,这种分散、随意且不确定因素大的“帮扶”,与一个地区依法依规、精准帮扶工作的发展态势不一定相同步、相合拍,有的可能会影响和干扰正常工作秩序。

  以帮扶为主题的社会服务工作还需要有“资源”做支撑(人才、物资、资金等)。这样一种有条件参与的行为,更多的是依赖于参政党中央和地方组织层面上的设计和组织实施,一些基层组织和成员的参与多是自发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的。这也就阻隔了相当一部份基层组织和成员的参与欲望和可能。

  二是社会服务工作是精英主导的工作的认识。如前所述,社会服务工作突出帮扶工作这个主题,自然就涉及到保障条件问题,需要有人财物力支持。也就自然形成了这样一批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相对固定的社会服务工作骨干队伍(也被俗称为社会服务“精英”),其中,有参政党主要界别成员中的高层次代表人士,也有新阶层代表人士。各地方正是有了这样一批热心奉献爱心的成员,社会服务工作才得以有声有色。我们在对这些充满社会责任感的成员点赞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完全依赖少数人主导的工作是有局限性的,至少在可持续发展上有缺陷。其实,一些地方组织已经有了这方面的忧虑。

  三是社会服务工作是形象工程、造势工程的认识。不可否认,多年来的社会服务做奉献、扶贫帮困献爱心,塑造了参政党良好的社会形象,不少群众正是通过社会服务了解了参政党。面对受助地方和受助群众的广为赞誉和社会舆论的好评,一些地方自觉不自觉地视社会服务工作为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的形象工程和造势工程,就难免会出现重形式、重声势,追求场面热闹、轰轰烈烈,忽视实际成效的现象,甚至功利化的倾向。一些地方受到资源局限,只能“就汤下面”,拿着可能使用的资源“找下家”或让受助方对应,而顾不及去研究受助方。这样看似精心组织了一场活动,只是湖面激起一个浪花,过后一片平静。

  实践中,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一些地方组织的抱怨,费劲心机组织的献爱心活动与受助方的接纳心态产生碰撞,总是感觉没有触发对方的兴奋点。出现这种状态的一个原因,恐怕就在于:我们的形象工程是我们自己设计自己导演和收获的,我们只是把对方当成了一个布景和道具。这个比喻虽然有点偏激,但现实中确实存在。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什么样的工作理念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问题。不能把追求社会形象,扩大社会影响作为社会服务工作目的,也不能作为一项工作任务完成了事。

  分析这些在社会服务工作实践中的认识问题,使我们看到了社会服务工作的发展瓶颈。形势发生了变化,带来社会和民众对参政党社会服务工作新的期待、新的需求,固有模式、固有思路显然行不通了。社会服务工作与参政党基本成员相脱节、浮在社会表层,有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危险。植根社会和广大民众、植根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寻求社会服务工作可持续发展源泉,已然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者:王鲁彬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