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进社会服务工作主题年

行善不留名的“邵先生”

发布时间:2015-04-01  来源:

放大

缩小

  我不是大款,没有大把的钞票去做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我期望自己能成为一滴水,折射中国民主促进会扶危济困,倾情教育的慈善阳光之光辉。

——邵培松

  他出自农家,贫困的家境让他自幼便饱尝渴求帮扶的困顿,也让他切身感受到受助于的温暖和感激之情。耳濡目染,从乐施好善的父母那里他感悟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所以,近些年来,尽管他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仍然在竭力投身公益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尽显一个心怀大爱的赤子情怀。他曾先后帮助两个身处绝境的生命重见光明,曾积极倡议为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捐赠字典,曾发起并率先建起5个“民进阳光书屋”等一系列的善举,他就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民进河南省直一支部副主委、民进河南省委文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培松。

  邵培松大学毕业后,来到一家报社工作,成为了一名记者,工作中他总是想法设法地帮助那些弱势群体,一次又一次地帮助民工讨回工钱。有几次遇见前来求助的民工衣着单薄冻得瑟瑟发抖,他还从家里拿来衣物送给。

  2002年11月份的一天,邵培松在郑州市东三街采访,路遇一个弃婴,他立即招呼好心市民一起将弃婴送到郑州市儿童医院病检。后又多次奔走于儿童福利院、派出所为弃婴的妥善安置忙活,此为,他还四处筹措医疗费为该弃婴治疗,最后终于将奄奄一息的弃婴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他为这个弃婴起了个名字叫“党宏”。

  2011年,家乡杞县第一高级中学的老师王丙福辗转找到邵培松。原来,王丙福是一位教政治的老师,他热忱爱岗,工作努力,教学成绩突出,当了多年的班主任,为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辛劳,却由于积劳成疾身染沉疴,患上了白血病。看着王丙福老师憔悴的样子和失声痛哭的无助,邵培松心里无比沉重和难过。在安顿好王老师住院后,他开始四处奔走呼告,连夜赶稿子,发微博,组织捐款,求助媒体等。

  经过努力,包括新浪网、大河网、大河报、东方今报、青年报、开封日报等媒体先后报道了王丙福老师的不幸遭遇并引来广泛关注。在他的积极奔走下,家乡的教育主管部门也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医药费解决了,特效药解决了,王老师的后顾之忧也解决了。经过一个多月的住院治疗,王丙福老师终于又能重返校院,再登讲台了。王老师病情开始好转的时候,邵培松却由于连日的奔波操劳病倒了,连续高烧了近一个礼拜才好转。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