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6两会专题  >  风采

朱永新:“政协老兵”的理想坚守

发布时间:2016-03-02  来源:人政传媒

放大

缩小

  朱永新: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回望自己的履职历程,深刻感到未来履职的重责,也清晰地感到压在肩头沉甸甸的使命:如果岁月代表一种坚守,那么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朱永新 “我是政协的一个老兵了!” 朱永新在他的著作《我在政协这一年——一个民主党派成员见证的中国民主政治进程》开篇写道。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朱永新先后担任过多届苏州市、江苏省和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朱永新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五年任期满届后,2013年3月,朱永新再次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并当选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朱永新凭借多年“政协经验”,时时刻刻将责任挂在心头、使命扛在肩头。履新两年来,无论是参加政治学习,还是日常的参政议政工作实践,朱永新都一直思考着、探索着。 “我一点也不敢怠慢。政协不是舞台是平台,必须代表人民发出呼声,挑好政协委员这副担子。”朱永新说。也许,这就是朱永新对“使命”二字的解读。

  “理想之光”

  “仅仅凭借自己的书和理论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我的努力没有任何重大意义。”1950年,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弥留之际,对前来探望的彼得·德鲁克说。后来,这句话被记录在《管理大师德鲁克》中。多年后,这本书的内容朱永新早已忘记,但这句话却影响、甚至改变了他的生活。作为一个学者的使命不是写书,而是去影响世界,去变革——这句话带给朱永新极大的触动,也影响了他的行为走向。他开始把更多的时间分配到一线去,去实践他的教育理想,让理想的光芒真正照亮教育。 1999年,朱永新到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湖塘桥中心小学讲学,提出了“如何践行理想中的教育”。自此,朱永新开始了默默推行新教育的第一步。 2000年,朱永新出版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书,将“理想”作为新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 2002年,第一所新教育实验学校在江苏省昆山玉峰正式成立,新教育正式实现了从理念到行动的蜕变。在2003年的新教育研讨会上,5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教育实验者参会,新教育从一个人的理想变成了一个群体的理想。

  朱永新在北京师范大学“从新教育理念看教育改革”学术讲座事实上,自创始之初,朱永新就带领团队深入研讨,明确了新教育的学理基础——以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以教师的发展为基础,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等十大行动为路径,实现改变教师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生存状态、改变学校发展方式和改变教学科研范式等四大改变。新教育将传统和现代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课堂和教师中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间教育改革。值得注意的是,新教育并不是完全打破传统教育结构、另起炉灶。“我们用的还是传统教材,只是我们的理念变了。”朱永新说,比起传统教育以考试和分数为主导,新教育更关注心灵成长。新教育关注人的幸福体验,尤其是孩子和教师在校园里的幸福感。新教育还特别强调“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相信孩子和教师的潜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教育是一种信仰的教育。

  朱永新在北京师范大学“从新教育理念看教育改革”学术讲座成功举办整个三层报告厅座无虚席。

  走过15年的历程,经过与地方教育部门的通力合作,新教育已经在全国拥有60个实验区、近3000所实验学校、300多万师生参与。面对傲人的成绩,朱永新评价说:“我们已经站在一个很高的平台上,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创造未来。”眉宇间,流露的是对未来教育的喜悦和期盼,也是对多年来新教育创业艰苦的回味。新教育是否真的改变了现代中国教育的现状?面对很多人的疑虑,朱永新自信地回答,空话大话没有用,我们用数字说话:2005年开始评选的“中国推动阅读十大人物”,每年都有1~3名新教育的老师,这可是从全国1600多万名老师中选出来的;央视2013年评选的“中国十大读书少年”,17名新教育孩子进入前30名海选,最后有6名新教育孩子入围前十。新教育真的改变了老师的行走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新教育人在埋首耕耘中,取得了十足的进步。在2014年11月卡塔尔基金会举办的世界教育创新奖评选中,新教育实验从全球1000多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入围了全球15强,成为中国当年唯一入围的教育创新项目。“虽然最后没有入围前六,对我们仍是莫大的鼓励。”朱永新说。

  然而,推行新教育实验并非一帆风顺,朱永新无时无刻不与困难做斗争。新教育是一个民间活动,需要宣传、推广和实践,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热心人士的赞助下,朱永新也不断捐赠稿费、讲课费,专门牵头成立了新教育基金会,设立了新教育研究院,建立教育在线网站,创办杂志等刊物,一点点将新教育推而广之,做强做大。 “我们从一开始就坚持新教育的公益性,不向学校收一分钱。”朱永新介绍。不仅如此,新教育还坚持着每年赴西部无偿地培训教师等各种公益项目。作为一项改革、一项实验,需要有专业人员来推动,人才成为经济之外最大的问题。除了经济和人才问题,最大的障碍来源于考试的压力。“大家都不愿意变革,因为变革有风险。” 新教育的理念和做法与传统教育相冲突,既加大了朱永新的阻力,同时,传统制度、机制束缚教育发展,也为变革提供了机遇。

  朱永新带队在乌海市考察基础教育工作。

  面对众多困难,朱永新仍然信心十足。“戴着镣铐跳舞,也可以跳出精彩的镣铐舞。”朱永新说,教育的智慧就在于在现存制度中寻求最大的发展空间,没必要怨天尤人、消极悲观,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坚持,只要我们用心,好教育就在这里。朱永新知道,理想支撑着新教育实验,用心做好新教育,理想就会在我们的脚印中发散光芒。有人说,新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堂吉诃德,新教育人是一群“傻子”跟着朱永新这个“疯子”。对此,朱永新并不以为然。他认为,很多时候中国人就是缺少一种改革的精神,一种行动的精神。大家都觉得教育有病,但还在推波助澜,尤其是父母生怕孩子落后一点点,拼命地报补习班,学才艺。“整个社会的现状是这样,就需要我们这么一群‘傻子’去实验、去改革。”朱永新说。朱永新谈起了对新教育的两个期待:努力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全力打造植根于本土的新教育流派。

  其实,在中国,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和新教育人一样,都在苦苦探索教育的本质。“新教育人并不奢望能够探得教育的真理,即使我们认为已经探得了小小的一部分,也并非真理本身。我们深知这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所以新教育人将不会停止追寻的脚步,为中国教育探路。”朱永新说。谈到新教育作为事业的重要性时,朱永新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新教育是我的生命所在,我会用一生去追寻。

作者:张罕 简心     责任编辑:杨宗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