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6两会专题  >  声音

人大代表陈振楼:

治霾需要耐心与定力

发布时间:2016-03-05  来源:中国青年报

放大

缩小

  近两天笼罩着北京的雾霾天气,让“雾霾治理”议题的热度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持续升温。

  为什么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老百姓对空气质量改善的感觉却不明显?下一步又应该怎么做?

  “现阶段,对于雾霾的治理需要的是 ‘耐心 ’与 ‘定力 ’。”作为长期关注环保问题的学者,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陈振楼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说。

  陈振楼说,从数据上看,去年国家采取的一系列防治雾霾的措施已经在逐步显现成效。陈振楼列举了一串数据:2015年,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1%; 2015年1-8月,京津冀地区的PM2.5浓度与2013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9%,北京空气达标天数增加了23天。

  去年,“史上最严”《环保法》开始实施;从2016年1月1日起,最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也开始生效。陈振楼说,就他自己的感觉而言,他认为这些治霾的举措在基层的执行情况还是比较好的。

  “比如,江浙沪大气污染协同治污的机制就进展的不错。原先江浙一带的农村有焚烧秸秆的习惯,而现在对焚烧秸秆进行监管后,我所在的上海的空气质量就比原先要好一些了。”陈振楼举例说。

  陈振楼说:“由于许多措施实施的时间还尚短,所以雾霾浓度和天数尽管在数据上下降了,但民众的感受还是不太明显。但是,如果今后这些指标都能够保持逐年下降,比如累计下降到1/3以上,我想民众对于雾霾的改善程度就会有感觉了。因此,现阶段政府和民众在治霾问题上的 ‘耐心 ’和 ‘定力 ’十分重要。”陈振楼说。

作者:陈婧     责任编辑:刘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