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为何提“男生8岁入学”?

发布时间:2016-03-1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放大

缩小

  “男生8岁入学,女生6岁入学”,最近有媒体报道了我在两会期间接受某记者采访时的一个想法(并不是正式提案),引发了一些争论。应当说,媒体和公众更多只是关注到了数字本身,在这里,我愿意详细阐述一下提出这个建议的缘由。

  其实,这并非单纯的入学年龄问题。男女生在发育周期、生理心理特点、心智和思维发展规律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从生理、心智上来说,同龄女生通常要比男生早熟两到三年。但是,我们用同样的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培养途径来培养男女生,又以同样的考试评价方式、人才选拔机制来评价男女生,这就涉及机会不公平和规则不公平。

  诚如一些专家指出的,目前的教育和考试模式“更适合女生,却难以发挥男生的优势”。这也许就是近年来高校女生比例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公平?我认为要进一步改革和优化教育教学模式,改进和优化考试制度、内容和方法以及人才选拔机制。我们经常说“因材施教”,教学模式与不同特点的人群适合度高,才谈得上是“因材施教”。

  基于这样一个思考前提,我提出,可以探索男女生不同的培养路径和教育模式。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尝试让男孩子晚两年进入学校接受教育。而在此之前,可以进行艺术教育、体育教育、生活教育,更多地培养男孩子的动手能力,让他们更多地感知世界、感知社会、感知生活,在生活中先积累一些学校教育之外的生活阅历和感性经验,这样会更有利于他们其后在课堂教育体系之下,更好地发挥潜力。

  但一些媒体在报道、评论时,只抓住“8岁入学还是6岁入学”问题做文章,而忽略了这个年龄争执背后所蕴含的教育公平、教育改革等深层次议题。几岁入学更科学,不同年龄入学的可操作性如何,如何防止其他后遗症等问题,都需要深入研究,而不是根据主观经验轻易加以判断。

  我认为,所谓的教育公平,实际上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权利公平,二是机会公平,三是规则公平。权利公平,是指让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所有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机会公平,小而言之是指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优质教育的布局相对平衡,让农村和城市学生在投入大致相同精力,做出大致相同努力的情况下,能够享受到大致相当的教育资源;大而言之,机会公平还要创造更加均衡的普遍受教育的文化氛围和成长环境。

  再一个就是规则公平问题。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考试制度、选拔方式,在规则和机制上是否特别有利于一些人群而不太有利于另外一些人群?是否对许多人群还不是更合适的?如果是,那就是规则的不公平,比如涉及城乡差异、特长差异、性别差异等。我们现在的考试制度、选拔方式,表面上看,规则对大家都是一样的,但由于每个人的能力结构、成长路径、发展方向不同,怎样能使之兼顾各种类型的人才?这就涉及更深层次的教育公平问题,应当成为“十三五”规划中强调“增强教育改革发展活力”的重要内容。

作者:朱晓进     责任编辑:刘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