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洪涛:专注科学研究 积极参政议政

发布时间:2016-05-11  来源:

放大

缩小

2014年11月30日,武洪涛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参加环境监测项目研讨。

  武洪涛,男,1972年4月生于河南省郸城县,大学文化,民进河南省直九支部主委,第11届河南省青联委员,现任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副主任,副研究员。该同志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认真执行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工作勤勉,严于律己,团结同志,乐于助人,人际关系和谐,科研能力强。平时工作认真负责,多次受到表彰。

  一、立足本职工作,做好参政议政

  该同志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专业研究是其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该同志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了18项科研成果,包括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等省级重点项目,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2011年获第十一届河南省青年科技奖,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先后出版专著6部,其中主编4部,副主编2部;发表论文17篇。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第一要务,是每个成员的基本职责。武洪涛同志从2004年加入民进组织以来,结合本职工作广泛研究,积极参政议政。近年来,武洪涛同志重点调研的内容涉及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被征地农民保障机制、新兴产业发展、水源地环境监测等方面,这些调查研究的成果有的成为民进河南省委会参加中共河南省委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时提出意见建议的基本依据,有的通过其他途径转化为决策参考,得到各方面的肯定,赢得了社会赞誉。

  二、参研相互融合,关注社会热点

  当前,土地资源利用、资源环境影响已成为关注热点和难点。“着眼发展,超前思考,研究一些带有前瞻性的问题”是每个民进成员应注意的内容,也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河南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10%以上,而耕地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6.5%,全省以占全国1.74%的土地面积承载了全国7.69%的人口。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对土地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利用的不可逆转性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区域性人地矛盾不断加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发展迅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建设用地明显不足。如何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在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满足建设用地的使用,是河南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当前河南省土地资源所面临的问题,武洪涛同志提出“关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河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2013年列为河南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23号提案。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如何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新的问题亟需解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水质安全的根本保障。有效评估生态环境工程的保护效果、有针对性的建立长效保护机制、进一步优化水源地生态工程空间布局,是下一步的重点工作。这些工作都迫切需要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全面了解中线工程水源地的地理空间环境变化,为现有规划实施效果评估,为未来水源地生态布局优化提供地理空间决策依据。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环境监测方面的问题,武洪涛同志组织协调人员进行实地调研,针对参政议政工作要点,将研究与参政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提出的“关于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建议”,被列为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案。

  三、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支部发展

  该同志热心民进各项活动,从日常的各种例会,到提高自身参政议政能力的各种培训,总是充分准备,积极参与,认真学习。通过参加参政议政讨论会、时势报告会、宏观经济解读会等活动,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研究思路。

  2013年10月,该同志参加了民进河南省委会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首次举办的民进河南省参政议政培训骨干会员班。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九三中央副主席陈抗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峰等,采用现实的人、真实的事、耿直的话、恰当的词、深刻的理论,做了一场场精彩的报告,通过这次培训,使他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有了确切的认识。

  民进河南省直九支部成立后,由武洪涛同志任主委,该同志将参好政议好政作为自己的主要使命。与支部会员一起,积极对参政议政课题进行调研讨论,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进行了交流,又增强了与各会员间的互动。近几年来,支部共获得民进河南省委会参政议政成果奖6项,连年被评为参政议政工作先进单位、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十几年来的参政议政和建言献策,扩大了他的视野,提升了他对参政议政工作的认识,他认为,只要朝着参政议政这一个方向不停的努力,坚持不懈,排除万难,履职发挥作用的空间是非常广阔的。他坚信,履行职责,当好诤友,认真做好参政议政工作,是实现一个民进会员人生价值的最大舞台。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