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集智聚力 顺势而为 不断开创参政议政工作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6-05-11  来源:民进甘肃省委会

放大

缩小

  民进甘肃省委员会自2012年换届以来,以深入推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为主线,认真贯彻“有思有行、集智聚力、顺势而为、开拓创新”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会中央中心工作,积极调动会内外力量,组织和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在参政议政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一、五年来参政议政主要工作

  五年来,省委会在围绕中心,提高服务大局能力;调查研究,分析和提出建议能力;发挥优势,整合资源能力;加强服务,提高机关对参政议政工作的支持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形成了一批质量较高、社会影响力较大的调研成果。

  创新调查研究机制。省委会强化与民进中央、地方组织、基层组织的纵向联动和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横向互动。通过与政府部门联合调查研究、走访对口联系单位等形式,确定具有前瞻性、代表性的调研课题;通过邀请会内外专家、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调研,提高参政议政的质量。五年来,省委会完善了调研课题形成机制、调查研究联动机制、调研成果反馈和完善机制、调研成果奖励机制、会内政协委员履职监督机制,保障了参政议政工作的规范运行,促进了参政议政成果质量的不断提升,也为全省地方组织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提供了依据。

  形成参政议政工作优势和特色。省委会利用政协大会、月协商座谈会、专题协商会等平台,围绕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建言献策。五年来,省委会在精准扶贫、三农问题、生态建设、社会公共管理、教育等方面开展了系列调研,共完成调研报告38篇,有4篇调研成果在民进中央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3篇调研报告被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评为优秀调研成果,10篇调研报告被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省委会通过“借势借力”,邀请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来甘调研推动《敦煌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治理规划》获批,争取项目资金63.63亿元,在省内产生了重大影响;省委会持续关注农村扶贫和脱贫工作,连续开展调研,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专题建议书,2014年在省委召开的扶贫工作会议上,省委会提出的《扶贫工作应当转型升级的建议》被省委书记王三运在省委扶贫工作会议讲话中采纳;中共甘肃省委在制定出台《“1+17”精准扶贫方案》时,采纳了省委会提出的“应当增加生态建设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内容”的建议;在省委召开的精准扶贫政党协商座谈会、省政协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月协商会上,省委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得到了省委书记王三运的及时回应,并要求有关部门在完善有关政策的过程中采纳吸收;2015年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开展调研,在省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的政党协商会上建议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培育、省上主要领导主抓的建议等到王三运书记的肯定,认为调研切口小,调研深入,建议好。五年来,省委会向省政协历次会议提交44件集体提案,其中6件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10件提案被列为主席督办提案,有23件提案被办理单位采纳,11件提案被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三次被民进中央评为“参政议政先进单位”。

  不断推动参政议政队伍建设。目前,全省共有3364名会员,其中:省人大常委1人、省人大代表4人,市人大常委5人,市人大代表11人,县人大代表7人;全国政协常委1人,省政协常委5人,委员13人,市政协常委30人,委员96人,县政协常委27人,委员133人。随着参政议政工作形势的转变和政党协商的不断深化,省委会加大了参政议政骨干的培训力度。五年来,省委会共组织开展参政议政培训班4次,培训骨干会员近500人;省委会领导“送培训下基层”累计授课18次,参加培训人员达到1100人;推动4个市级地方组织组建了参政议政专门委员会,专委会委员达到150人,为地方组织开展参政议政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创新工作机制,是提升参政议政能力的重要抓手

  创新调研选题机制。省委会确定的重点调研课题来自于四个方面,一是利用召开专委会工作会议征集选题,二是向地方组织征集课题,三是向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征集选题,四是将政党协商和政协月协商座谈会内容纳入重点调研课题。创新培训机制。针对基层组织和会员培训机会少、培训时间难以保证的问题,省委会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增加基层培训人员数量,二是开展“送培训下基层”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创新参政议政激励机制。一是省委会已连续四年将民进界别省政协委员的履职情况进行统计公示,由监督委员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省委会委员履职情况,督促民进界别政协委员、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履行参政议政职责;二是制定出台了《民进甘肃省委会参政议政工作奖励办法》,对优秀调研成果进行表彰;三是对各地方组织承担省委会重点调研课题进行经费补助。

  (二)拓宽参政议政渠道,是提高履职建言水平的重要途径

  充分发挥专委会优势。省委会吸收专委会委员开展重点调研,并向专委会委员征求调研报告的修改意见,在完成的重点调研课题中,专委会有40人次参与了调研和报告的修改工作,为省委会调研成果的专业化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切实加强与科研机构联系。省委会与中科院兰州分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了协作伙伴关系,邀请其参与省委会参政议政工作,在相关调研中发挥专业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同政府主管部门合作。在开展有关“三农”问题、生态建设的调研过程中,省委会邀请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负责人共同参加调研,形成调研成果后,向各部门反馈和征求修改意见,有效地避免了调研成果中知情不足、建议操作性不强和“马后炮”情况出现。不断增进与地方组织上下联动。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基层组织开展参政议政工作的联系和指导,在调研实施中与相关地方组织共同开展调研,在调研报告中充分吸收地方组织的意见建议,五年来,先后有8次重点调研课题吸收地方组织参与。通过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不仅达到了互相学习、互相推动的目的,也提高了参政议政工作的效率。

  (三)加强队伍建设,是提升参政议政能力的重要保障

  加强专委会工作。制定了省委会领导联系专委会制度、机关工作人员担任专委会秘书制度;对原有的6个专委会进行了调整,一批年富力强、工作积极性高的专家型会员充实到各专委会,使其成为各专委会开展工作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加强对参政议政骨干会员的支持力度。省委会通过与参政议政骨干会员开展交流联络,沟通信息,将有关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省委会参政议政工作的调研课题;邀请有关专家参加省委会实施重点调研课题,及时吸收和采纳有关意见建议;提供经费支持,鼓励专家学者将自身研究成果向参政议政成果转化;提供机会,推荐有关专家学者参加各种论坛。增强机关服务能力和水平。省委会以提升服务能力、办事协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为重点,加强了机关干部参政议政工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年轻干部加强学习,参与起草省委会重点调研课题研究报告和政协提案,在开展大型活动、组织重要会议、重点调研的过程中锻炼机关干部的“笔杆子”能力、“挑担子”能力和服务协调能力。

  (四)加强统筹,是延伸参政议政职能渠道的有效方法

  省委会在近年来组织的各项咨询服务、义诊、扶贫等社会服务活动中,注意通过开展活动、了解情况和问题,为参政议政工作提供线索。省委会在“双联”活动、开展帮扶过程中撰写了解决饮水问题的调研报告,形成政协提案,有力地推动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在帮扶村上进行产业调整,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过程中,遇到了中药材优质种苗供应不足的问题,由此转化为政协提案,呼吁省上对中药材产业良种繁育体系进行扶持,推动了全省中药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参政议政能力建设的差距与不足

  (一)“四个不平衡”现象表现比较突出

  一是地方组织之间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存在不平衡。二是各专委会之间参政议政工作开展不平衡,法律、金融领域的建言水平还存在差距;全省尚有5个市级地方组织还没有建立服务于参政议政工作的专门委员会。三是巩固“老阵地”与开拓“新领域”之间的不平衡。四是地方组织之间对相关政策的知情情况不平衡。

  (二)参政议政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是专家队伍建设存在的差距。专家的学科结构不适应省委会参政议政工作的要求,在参政议政的一些领域中还留有空白。二是专家学者的专业优势发挥不明显。一些专家学者研究成果向参政议政意见建议的转化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专干队伍的培养还不到位。由于机关专干受到编制、数量、分工的影响,使机关干部对参政议政工作的组织、服务、保障等工作效果受到影响,特别在市级及以下民进组织中没有调研经费、没有专职干部等问题尤为凸显。

  (三)制度与机制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虽然在参政议政课题产生、实施和成果转化方面形成了一些制度和机制。但还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参政议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二是把参政议政能力考核纳入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探索选人用人机制,为参政议政工作提供动力。三是制定制度,加强日常联系,做好意见建议的征集和反馈工作。

  四、建议

  一是以《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的贯彻落实为契机,建议会中央提请中共中央就《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推动尽快解决地方组织编制少、经费短缺等实际困难;尚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列出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尽快解决民主党派对政策缺乏知情权的实际问题。

  二是建议会中央加强顶层设计,把参政议政能力建设和组织建设统筹考虑。在人事推荐制度中将参政议政履职情况纳入其中,并做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四员”、各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担任政府实职的考核条件,真正将有参政议政能力和意愿的人员推荐到重要岗位任职,凸显参政议政“生命线”的作用地位。

  三是建议会中央加大对省以下地方组织专干队伍的培养、考察和培训力度,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会内工作和协助参政议政活动顺利开展,更好地发挥基层组织神经中枢作用。

作者:     责任编辑:杨宗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