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下基层 如何适销对路

——民进中央赴河北调研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纪实

发布时间:2016-05-12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珏     责任编辑:张禹


  凸显需求

  “芝麻秆喂驴,爱吃不吃”,“送文化”适销不对路的现状亟待改变

  在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下,河北省委省政府正逐步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河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硬件建设快速发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廊坊市市长冯韶慧说,目前公共文化服务的硬件设施已经构建起来,但在软件上还存在差距,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

  特别是面对大量、直接、具体的“日益增长、种类繁多、层次多样”的群众文化需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送文化”适销不对路的问题并日益凸显。一些地方公共文化场所利用率不高、群众参与热情不足,有些公共文化产品既不符合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也发挥不了应有作用。比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和农家书屋等,就存在老百姓参与热情不高,实际效果不佳的问题。当地百姓形容,基层的文化建设存在“芝麻秆喂驴,爱吃不吃”的情况。

  “基层群众文化生活贫乏、人才队伍比较匮乏,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普遍存在的问题。”河北保定易县文体局局长张东江说,在具体操作中,政府提供的文化服务存在不接地气的情况,比如农家书屋提供的书不一定符合老百姓的口味。在文化人才队伍上也存在“老少偏穷”,即基层文化工作者年龄结构老、文化专业数量少、文化素质偏低、文化经费少的问题。

  “我们对基层群众的主要群体和文化需求还缺乏科学有效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建明认为,文化是个性化的,需要因时因地而异。

  就公共文化服务本身而言,其建设涉及宣传、发改、财政、编办、人社、文化、广电和新闻出版、体育等“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在政府内部分工中横跨多个领导分管领域,统一规划、统筹协调难度较大,自上而下资源配置与自下而上资源整合矛盾突出。

  民进中央相关负责人举例,比如在一个村,网信、广电、新闻、教育、文化、科技、农业、党建等部门都在投入,但缺乏协作渠道,大多蜻蜓点水,后续的运行管理和技术服务跟不上,大多被闲置。尤其是在当前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中,如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迫在眉睫。否则,新一轮的公共资源浪费和“失效”不可避免。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