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下基层 如何适销对路

——民进中央赴河北调研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纪实

发布时间:2016-05-12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珏     责任编辑:张禹


  解决之道

  打破“政府出钱办,群众围着看”的服务模式,因地制宜制定特色标准

  在调研中,如何对接文化需求是反映最多的问题。河北保定市相关负责人建议,要改变过去单纯的自上而下和“一刀切”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方式,真正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需求的无缝对接。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蒯大申认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式须从仅仅依靠政府提供的单一方式向多种方式转变,逐步实现由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和广大公民共同来提供,这也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与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的不同之处。

  陈鸣指出,在国家指导标准的基础上,各地公共文化服务要始终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打破过去“政府出钱办,群众围着看”的服务模式,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特色标准。

  “要避免公共文化服务只为老年人服务,将公共文化服务和创新创意结合在一起,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祁述裕说,“这就需要转变思想理念,用现代的服务理念、最新的传播手段,来改进基层文化服务。”

  针对协调机制,严隽琪指出,要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为平台,在规划编制、政策衔接、标准制定方面加强统筹、全盘考虑,实现对基层公共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整合财政、发改、编办、国土、农业等各部门的项目资源,综合考量使用效率,充分挖掘社区、学校、民营文化场所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供给可能。

  在石家庄市正定县,新安镇综合文化站就建设在撤并校后闲置的中小学校址上,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当地还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山战鼓纳入了学校教育体系。

  此外,当前我国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还没有统一立法,河北保定市副市长闫立英建议,国家应尽快制定出台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专门法律,有效规范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设施建设、人员配备、经费投入、多元参与等得到有效落实。

推荐视频